时间:2025/11/6 13:24:07
阅读:38
50.0000M通常指频率为50.0000MHz的石英晶体振荡器(Crystal Oscillator)或有源晶振(Clock Oscillato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的基础时钟元件。该器件能产生稳定且精确的50MHz周期性信号,作为数字电路、微处理器、通信系统和其他需要精确时序控制的电子系统的主时钟源。50.0000MHz是一个常见且标准化的频率值,适用于多种高速数字接口和数据传输协议。此类器件通常由石英晶体谐振器与内部集成的振荡电路构成,输出波形可以是CMOS、LVCMOS、TTL、HCMOS或差分信号(如LVDS、LVPECL),具体取决于封装类型和型号规格。其精度通常以ppm(parts per million)表示,常见的稳定度为±10ppm、±20ppm或更高,工作温度范围涵盖工业级(-40°C至+85°C)和扩展工业级(-40°C至+105°C)。50.0000MHz晶振在现代电子产品中扮演着‘心脏’的角色,确保各个子系统同步运行。
中心频率:50.0000MHz
输出类型:CMOS/LVCMOS/TTL(常见)
供电电压:3.3V或5.0V(典型)
频率稳定度:±10ppm 至 ±50ppm
工作温度范围:-40°C 至 +85°C(工业级)
启动时间:通常小于5ms
老化率:±3ppm/年(典型)
相位噪声:-120dBc/Hz @ 1kHz offset(典型)
封装形式:SMD 7.0x5.0mm、5.0x3.2mm、3.2x2.5mm等
负载电容:若为无源晶体则需外接(如18pF、20pF),有源晶振无需外部匹配
50.0000MHz晶振具备高频率稳定性与低相位噪声特性,能够在宽温度范围内保持输出频率的高度一致性,这对于高速数据通信、网络同步和精密测量系统至关重要。其内部采用高Q值石英晶体材料,结合先进的密封工艺(如真空陶瓷或金属封装),有效防止外界湿度、振动和电磁干扰对频率精度的影响。对于有源晶振而言,内置的振荡放大电路使其具有较强的驱动能力,可直接连接到微控制器、FPGA、ADC/DAC芯片或通信收发器的时钟输入引脚,而无需额外设计复杂的LC或RC振荡回路。此外,现代50MHz晶振产品普遍支持小型化封装(如2.5×2.0mm),满足便携式设备和高密度PCB布局的需求。许多型号还具备低功耗模式、使能(Enable)功能和三态输出控制,便于系统进行电源管理和时钟门控操作。在抗干扰方面,优良的EMI抑制能力和良好的电源噪声抑制比(PSRR)确保了即使在复杂电磁环境中也能提供干净稳定的时钟信号。这些综合性能使得50.0000MHz晶振成为工业自动化、消费电子、网络设备、医疗仪器和汽车电子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元器件。
值得注意的是,选择50.0000MHz晶振时需区分有源与无源类型:无源晶体(Crystal Resonator)需要外部电路配合起振,成本较低但设计复杂度较高;有源晶振(Oscillator Module)则集成完整振荡单元,使用方便但价格略高。同时,还需关注输出逻辑电平是否与目标IC兼容,例如3.3V CMOS输出不可直接接入5V tolerant引脚,否则可能造成损坏。部分高端应用还会选用温补晶振(TCXO)或恒温晶振(OCXO)来进一步提升频率精度和温度适应性。
50.0000MHz晶振广泛应用于各类需要高精度时钟源的电子系统中。在通信领域,它常用于以太网PHY芯片、千兆交换机、路由器和光纤传输模块中,作为MAC层与物理层之间同步的数据时钟基准。在嵌入式系统中,许多ARM Cortex-M/A系列微控制器、DSP处理器和FPGA(如Xilinx Spartan、Intel Cyclone系列)都将50MHz作为外部主时钟输入,用于生成系统内核、总线及外设所需的多种衍生频率。此外,在数字视频设备(如摄像头模组、HDMI接口)、音频编解码器以及工业控制PLC中,50MHz时钟也用于保证采样率和信号处理的时序准确性。测试测量仪器如示波器、频谱分析仪和信号发生器同样依赖50MHz参考时钟来维持测量精度。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发展,Wi-Fi模块、蓝牙SoC以及GPS接收器也越来越多地采用50.0000MHz晶振作为射频前端或基带处理的定时源。在汽车电子中,车载信息娱乐系统、ADAS传感器(如雷达、摄像头)和ECU控制单元也开始使用符合AEC-Q200标准的车规级50MHz晶振,以确保在严苛环境下长期可靠运行。总之,凡涉及数字信号处理、数据传输与时序同步的应用场景,50.0000MHz晶振都发挥着关键作用。
ECS-50-33-30S-JNXM
SiT8008BI-25-33E-50.000000X
Abracon ABM8G-50.0000M-B2-T
TXC 9B-50.0000MF9B-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