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公告牌(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因特网提供的一种信息服务,为用户提供一个公用环境,以寄存函件、读取通告、参与讨论和交流信息。传统的电子公告板是一种基于Telnet协议的Internet应用。电子公告牌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CGI(通用网关接口)技术的BBS系统实现方法,并通过了网站的运行。
电子公告牌系统(英语:Bulletin Board System,缩写BBS)是一种软件,传统的电子公告板是一种基于Telnet协议的Internet应用。电子公告牌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CGI(通用网关接口)技术的BBS系统实现方法,并通过了网站的运行。
早期BBS的型态大多在终端机上以单色或彩色的纯文字呈现画面,并使用调制解调器拨接或telnet协议连接。但随着HTTP网络协议及HTML等网页技术的发展,BBS的型态也转变为网络论坛或网络社群等多元样貌,早期拨接与telnet式的BBS系统则快速式微。
目前大陆和台湾的BBS站都提供汉字界面的BBS系统。而大陆的BBS站大都提供GB和BIG5两种汉字界面,方便了两岸的BBS用户。
要用BBS,你连接上它并从一系列的菜单中选择项目。典型的是,电子公告牌将由个人或机构照管,世界上有无数的电子公告牌系统,它们大多数是通过电话线连接的,你可用更精巧的远程登录(Telnet)方法连接Internet上的电子公告牌。
在20世纪80年代中叶,因特网(Internet)的发展初期,就开始出现基于调制解调器}-(modem)和电话线通信的拨号BBS及其相互连接而成的BBS网络。当时BBS站点间所使用的网络协议主要是UUCP,内容也全都是文字或由文字所组成的图形。
在因特网与宽带尚未出现,调制解调器仍在发展的年代,拨接式的 BBS 开始流行,大大小小的站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这个时期,此类 BBS 的主要服务多为:档案/共享软件下载、各类讨论区转信。在当时,较为常见的伺服端程序有SuperBBS (SBBS)、ProBoard、Remote Access (RA)、MAXIMUS 等,同时也有一些知名的站际转信网络,国外的有 FidoNet,台湾地区则有 90网。而客户端所使用的拨接程序,则有Telix、Kermit、ProComm。
后来随着因特网的普及与基于HTTP协议而发展出来的多媒体网页盛行,传统纯文字式的拨号BBS和BBS网络已经日渐凋零,所剩无几。由于代之而起的是更多彩多姿的Web式讨论环境,因此在大多数国家或地区,BBS一词所指称的讨论环境多半已非传统的纯文字式接口,字义已相同或近似于“论坛(Forum)”。
目前纯文字式的BBS站点,多数是基于Internet的Telnet协议。在服务器端,采用Maple BBS或者FireBird BBS系统。用户端通过Telnet软件如NetTerm、CTerm、FTerm等来-{A|zh-cn:登陆;zh-tw:登入}-服务器,阅读发表文章,发送邮件,通过仿真的ZModem协议来上传下载数据文件。有些站点还提供SSH登陆,确保连接的安全性,还有很多站点提供Web方式的界面,方便用户使用。
1、 系统的操作可以在主机或远程控制机上进行,其操作内容可显示在主屏显示器或远程控制机的显示器上;
2、 系统随时可以向各组“电子公告牌终端”发布相同或不同的文档信息或视频信号,而且文档信息能够全屏显示,并且当文档资料超过一页时,自动翻屏(速度可调);
3、具有联网和远程控制的功能;
4、可以随时随地的向各终端发布“滚动字幕-跑马灯信息”,而且“滚动字幕”的字体类型、大小、颜色与位置都允许调整;
5、系统具有“定时播放”的功能;
6、系统带有独立的立体声伴音;
7、可以增加在“电子公告牌终端”上,转播有线电视功能;
8、可以增加AV采集功能,如使用DVD播放器直接播放DVD光盘影片或使用摄像机与麦克风对采 集的视频与声 音进行播放;
9、具有远程监控与其它功能(如语音呼叫、广播的功能)。
一、BBS的历史
1978年在美国芝加哥开发出一套基于8080芯片的CBBS/Chicago(Computerized Bulletin Board System/Chicago),此乃最早的一套BBS系统。之后随着苹果机的问世,开发出基于苹果机的Bulletin Board System和大众信息系统(People,s Message System)2种BBS系统。1981年IBM个人计算机诞生时,并没有自己的BBS系统。直到1982年,Buss Lane 才用Basic语言为IBM个人计算机编写了一个原型程序。其后经过几番增修,终于在1983年通过Capital PC User Group(CPCUG)的Communication Special Interest Group会员的努力,改写出了个人计算机系统的BBS。经Thomas Mach整理后,终于完成了个人计算机的第1版BBS系统——RBBS-PC。这套BBS系统的特色是其源程序全部公开,有利于日后的修改和维护,因此后来在开发其他的BBS系统时都以此为框架,所以RBBS-PC赢得了BBS鼻祖的美称。
但在当时,如何实现站与站之间的联系问题并未解决。1984年美国的Tom Jonning开发了一套具有电子功能的电子公告板程序FIDO。由于该软件具有站际连线和自动互传信息的功能,所以站际间彼此可以在一个共同的预定时间传送电子邮件,使得BBS网络化有了一线生机。
BBS发展至今,目前世界上业余的BBS网络除了FidoNet(惠多网)以外,几个较具知名度的还有EggNet、AlterNet和RBBS-Net等等。由于这些网络和FidoNet之间的信息交流不成问题,这就实现了所谓的跨网。
二、BBS在中国
大约是从1991年开始,国内开始了个BBS站。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直到1995年,随着计算机及其外设的大幅降价,BBS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1996年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国内的BBS站,按其性质划分,可以分为2种:一种是商业BBS站,如新华龙讯网;另一种是业余BBS站,如天堂资讯站。由于使用商业BBS站要交纳一笔费用,而商业站所能提供的服务与业余站相比,并没有什么优势,所以其用户数量不多。多数业余BBS站的站长,基于个人关系,每天都互相交换电子邮件,渐渐地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电子邮件网络China FidoNet(中国惠多网)。于是,各地的用户都可以通过本地的业余BBS站与远在异地的网友互通信息。这种跨地域电子邮件交流正是商业站无法与业余站相抗衡的根本因素。由于业余BBS站拥有这种优势,所以使用者都更乐意加入。这里“业余”2字,并不是代表这种类型的BBS站的服务和技术水平是业余的,而是指这类BBS站的性质。一般BBS站都是由志愿者开发的。他们付出的不仅是金钱,更多的是精力。其目的是为了推动中国计算机网络的健康发展,提高广大计算机用户的应用水平。
三、PC BBS与Internet BBS
从构建的方式上分,BBS可以分为PC BBS和Internet BBS。PC BBS是利用现有的电话网组成的BBS系统,由于构建费用较少,所以上面所说的BBS一般都是基于这种方式构建的。当业余BBS站的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候,随着ChinaNet的全面开通,越来越多的人用上了Internet,并从中体会到了使用它的方便与乐趣。建立在Internet基础上的BBS,也就是Internet BBS,已经开始发展。但是,由于目前构建Internet BBS的费用较高,所以还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相信随着Internet使用费用的下降,这种类型的BBS将会越来越多。
PC BBS的运行必须依靠电话网,所以一座BBS站的可接受访问人次受到了线路的限制。一座单线站每日最多只能提供200人次访问。要增扩线路,投入也必须翻番。而Internet BBS由于不受线路的限制,一般都可让100个用户同时上线。而以Web形式构建的BBS,可接受访问人次几乎不再有什么限制。
但是,和PC BBS比较,Internet BBS的缺点是“人气不足”。一座BBS站是否受欢迎,不仅与架设者有关,更与参与BBS活动的用户素质有关。参与BBS活动的最核心内容就是“交流”。这种双向的交流大量地是发生在用户与用户之间。时间长了以后,有的BBS站台会汇集一批忠实的用户。许多业余BBS站,站台软件并不见得如何先进,但却非常着名,就与此相关。
四、国内BBS的现状与展望
国内的BBS站,单线站还占大多数。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特别是调制解调器的大量使用,BBS的活动将会进一步高涨。但是,随之而来的拨号难和抢线难的问题将会加剧。尽管BBS站台的数量在不断增长,但这种增长的幅度总也赶不上用户群的增长。许多人同时拨号一个站台,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每回要拨上几十次乃至上百次才能成功连上一个BBS站的状况已经成为困扰今日中国BBS用户的一个难题。随着BBS活动的深入,国内已经出现了一些多线站,一次可以允许2人以上同时访问。
BBS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国内使用的BBS架站软件,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因此没有必要的中文说明。虽然一些热心的站长翻译了一些资料,但是仅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另外,有些站台的设立是相互抄袭,所以在结构上难免有雷同之处。
1999年是中国网络的发展年。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一些BBS站并没有走上“简单、易用”这一层次。包括一些厂商架设的BBS站,实用性还需要加强。今后,国内的BBS站将向着个性化和化的方向发展。
维库电子通,电子知识,一查百通!
已收录词条4823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