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维库电子市场网 登录 | 免费注册

物联网
阅读:296624时间:2010-12-13 16:52:31

  “物联网”(英文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 欧盟定义:将现有的互联的计算机网络扩展到互联的物品网络。

简介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在 1999 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国际电信联盟 2005 年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

  物联网把新一代 IT 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毫无疑问,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不谈什么隐私权和辐射问题,单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识别芯片这一点现在看来还不太现实。人们正走向“物联网”时代,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发展简史

  1999 年 MIT Auto-ID Center 提出物联网概念,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2004 年 日本总务省提出 u-Japan 构想中,希望在 2010 年将日本建设成一个 “Anytime,Anywhere,Anything,Anyone”都可以上网的环境。同年,韩国政府制定了 u-Korea 战略,韩国信通部发布的《数字时代的人本主义:IT839 战略》以具体呼应 u-Korea。

  2005 年 11 月 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 互联网报告 2005:物联网》,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 “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2008 年 11 月 IBM 提出“智慧的地球”概念,即“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地球”,以此做为经济振兴战略。如果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不仅仅能够在短期内有力的刺激经济、促进就业,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中国打造一个成熟的智慧基础设施平台。

  2009 年 6 月 欧盟委员会提出针对物联网行动方案,方案明确表示在技术层面将给予大量资金支持,在政府管理层面将提出与现有法规相适应的网络监管方案 。

  2009 年 8 月 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考察传感网产业发展时明确指示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并且明确要求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目前: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了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标准工作组现聚集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等国内传感网主要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单位。

核心技术

  物联网核心技术包括射频识别(RFID)装置、WSN 网络、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Internet 与移动网络,网络服务,行业应用软件。在这些技术当中,又以底层嵌入式设备芯片开发最为关键,引领整个行业的上游发展,以下我们着重介绍 RFID 技术和 WSN 技术。

  1 RFID

  RFID 作为物联网中最为重要核心技术,对物联网的发展起着至为重要作用。 RFID 目前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RFID 的存在诸多国际标准,如影响力的 EPCGlobal 标准,支持各频段的 ISO/IEC 标准,以及日本本土制造商 SONY,NEC 等支持的 UID 标准。各国际标准间互不兼容,导致 RFID 应用难以大范围内推广。目前,欧盟下的 GRIFS 项目致力于各 RFID 标准开发机构间相互合作。RFID 的标签成本仍然过高和中国自主制定的 RFID 标准推广问题都成为制约物联网问题的瓶颈之一。除此之外,目前 RFID 应用大中集中为闭环市场,集中于医疗,军工等,到普及的开环市场还有一段时日。

  RFID标准状况

  RFID 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和后台数据库网络应用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目前已经发布或者正在制定中的标准主要与数据采集相关,其中包括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接口、读写器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协议、RFID 标签与读写器的性能和一致性测试规范以及 RFID 标签的数据内容编码标准等。在 RFID 标签的数据内容编码领域,各路标准竞争最为激烈。目前全球共有五大标准组织,分别代表了国际上不同团体或者国家的利益。其中 EPCGlobal 是由北美 UCC 产品统一编码组织和欧洲 EAN 产品标准组织联合成立,在全球拥有上百家成员,并且得到了零售巨头沃尔玛、制造业巨头强生、宝洁等大型企业的强力支持。而 AIM、ISO、UID 则代表一部分欧美国家以及日本对 RFID 标准的争夺;IP-X 的成员则以非洲、大洋洲、亚洲等国家为主,比较而言,EPCGlobal 得到更多厂商的认可和支持。

  RFID 国际协议制定组织各项协议文档:https://www.grifs-project.eu/db

  EPCGobal标准

  与 ISO/IEC 在各个频段的 RFID 都颁布了标准和日本 UID 采用的频段为 2.45GHz 和13.56MHz 不同, EPCglobal 只专注于 860-960 MHz 的 UHF 频段。EPC 网络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产品电子代码(EPC)、射频识别系统(EPC 标签和识读器)、发现服务(包括 ONS)、 EPC 中间件、 EPC 信息服务(EPCIS)。

  EPCGobal 标准动态:https://www.epcglobal.org.cn/Index.aspx

  2 WSN技术

  WSN 前景

  无线传感器网络就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自组织网络。传感器网络将能扩展人们与现实世界进行远程交互的能力。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平台,能够实时监测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检测对象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发送到网关节点,以实现复杂的指定范围内目标检测与跟踪,具有快速展开、抗毁性强等特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美国商业周刊和 MIT 技术评论在预测未来技术发展的报告中,分别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列为 21 世纪最有影响的 21 项技术和改变世界的 10 大技术之一。

  WSN 网络结构

  WSN 网络通常分为物理层、MAC 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物理层定义 WSN 中的 Sink, Node 间的通信物理参数,使用哪个频段,使用何种信号调制解调方式等。MAC 层定义各节点的初始化,通过收发 beacon, request, associate 等消息完成自身网络定义,同时定义的MAC 帧的调试策略,避免多 20 个收发节点间的通信冲突。在网络层,完成逻辑路由信息采集,使收发网络包裹能够按照不同策略到使用化路径到达目标节点。传输层提供包裹传输的可靠性,为应用层提供入口。应用层最终将收集后的节点信息整合处理,满足不同应用程序计算需要。

  WSN相关标准组织

  IEEE 802.15 该组织致力于无线个人网(WPAN)网络底层协议标准制定,其分表的 IEEE Std 802.15.4-2006 详细定义了 PHY 和 MAC 层实现的各种机制,在最近的 IEEE Std 802.15.4-2009c 中添加了对中国 WPAN 频段支持 (314–316 MHz, 430–434 MHz, and 779–787 MHz bands)以及 O-QPSK 调制的支持。

  ZigBee Alliance Zigbee 是基于 IEEE 802.15.4 标准建立的针对 WPAN 的整套协议栈。IEEE 802.15.4 标准与 ZigBee Alliance 的关系相当于 IEEE 802.11 标准与 WIFI Alliance 的关系。基于 ZigBee 的 RF 芯片在数千个微小的传感器之间相互协调实现通信,这些传感只需要很少的能量,以接力的方式通过无线电波将数据从一个传感器传到另一个传感器,所以的通信效率非常高,广泛应用于工业场景。

  IETF 6LoWPAN 该工作组的任务是定义在如何利用 IEEE 802.15.4 链路支持基于 IPv6 的通信的同时,遵守开放标准以及保证与其他 IP 设备的互操作性。该协议中使用了 IP 报头压缩技术,将庞大的 128 位 IPv6 源或目的地址压缩或删除,同时在 MAC 与 IP 层之间使用适配层,使得 1280 比特的 IPv6 的 MTU 能够在 127 字节的 MAC frame 上传输。 IPSO Alliance 该联盟为各大 IT 厂商结合产物,致力于推动 IP 协议在智能物体上的普及。

  ZigBee标准

  ZigBee 协议栈底层是基于 IEEE 802.15.4 2003 的 PHY 层和 MAC 层机制构成,而上层包括应用层,网络层和安全服务层。

  3 4G技术

  3G背景

  2008 年 5 月,由国资委牵头的电信业务重组方案正式公布,中国联通的 CDMA 网与 GSM 网被拆分,前者并入中国电信,组建为新电信,后者吸纳中国网通成立新联通,铁通则并入中国移动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将并入中国电信。根据电信业重组方案,3G 牌照的发放方式是:新中国移动获得 TD-SCDMA 牌照,新中国电信获得 CDMA2000 牌照,中国联通获得 WCDMA 牌照。2009 年 1 月 7 日 14:30,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 3 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 3G 时代。

  4G前景

  3G 与2G 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而 4G 通信技术将继续大幅提高通话质量及数据通信速度。目前,4G 通信技术相关的科研和应用探索已经在全球各大高校和企业研究中心内悄然进行。4G 的优势在于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预计数据传输速率会超过 100Mbit/s,这个速率是目前移动电话数据传输速率的 1 万倍,也是 3G 移动电话速率的 50 倍。随之而来的高清晰电视电影节目将推动手机新的应用模式。此外,4G 通信技术有望集成不同模式的无线通信协议,从无线局域网和蓝牙等室内无线网络,到室外的蜂窝信号、广播电视到卫星通信,移动用户可以自由地从一个标准漫游到另一个标准。

  4G关键技术

  (1)接入方案:代无线通信标准使用普通的 TDMA 或 FDMA。TDMA 在高速率信道上,为了避免多径效应,需要加大保护周期,这使 TDMA 变得低效。2G 的无线通信标准 GSM 使用 TDMA 和 FDMA 的结合形式做为接入方案,而 CDMA 标准使用另外一种接入技术:CDMA。而在 3G 中,IS-2000, UMTS, HSXPA, 1xEV-DO, TD-SCDMA 接入方案都为 CDMA。在 4G 中,新的接入方案将得到布署,这包括 OFDMA 和 SC-FDMA,MC-CDMA 等。 (2)IPv6 支持:在 3G 标准的基础架构中,同时使用并行的电路交换和数据包交换网络,在 4G 中,将只支持数据包交换网络,有利于数据传输的低延迟。 IPv6 拥有着用之不尽的 IP 地址,足以满足全球所有手机终端的编号支持。 (3) 天线系统:在 4G 中,将会使用多天线技术,这将意味着高速率,高稳定,远距离通信的实现。多天线意味着空间利用(spatial multiplexing),对功耗限制和带宽保留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MIMO 是多天线系统中的代表技术,在下一代无线局域网 802.11n 中,已得到广泛布署,未来的手机和移动基础也将会大量布署 MIMO 技术。

  4G标准

  目前,ITU 对 4G 标准的征集从 2009 年开始,到 2009 年底征集标准结束,正式标准在 2011 年确定。现在主推的 4G 标准包括由 3GPP 主推的 LTE(Long Term Evolution),IEEE 主推的 WiMax 以及 UWB 标准。在完成 TD-SCDMA 商业应用后,中国政府正在制定自主的 4G 标准。中国移动计划将其下一代移动网络升级为 TD-LTE。

应用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反复提及,物联网将会成为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展重点。他表示将会邀请台湾生产 RFID、传感器和条形码的厂商和中国移动合作。据他介绍,运用物联网技术,上海移动已为多个行业客户度身打造了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业务管理于一体的整套无线综合应用解决方案。数据显示,上海移动目前已将超过10万个芯片装载在出租车、公交车上,形式多样的物联网应用在各行各业大显神通,确保城市的有序运作。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车务通”将全面运用于上海公共交通系统,以的技术保障世博园区周边大流量交通的顺畅;面向物流企业运输管理的“e物流”,将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货况信息、车辆跟踪定位、运输路径选择、物流网络设计与优化等服务,大大提升物流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在“物联网”普及以后,用于动物、植物和机器、物品的传感器与电子标签及配套的接口装置的数量将大大超过手机的数量。物联网的推广将会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驱动器,为产业开拓了又一个潜力无穷的发展机会。按照目前对物联网的需求,在近年内就需要按亿计的传感器和电子标签,这将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元件的生产,同时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

  据介绍,要真正建立一个有效的物联网,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规模性,只有具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例如,一个城市有100万辆汽车,如果我们只在1万辆汽车上装上智能系统,就不可能形成一个智能交通系统;二是流动性,物品通常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必须保持物品在运动状态,甚至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实现对话。

  1 电力电网

  预计从 2005 年到 2020 年,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将是现在的两倍,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的能源消费国。自 2001 年以来,中国每年的能源消耗量一直以 12%的平均速度增长,也就是说能源消耗量增长速率高于 GDP 增长速度。例如,2007 年 GDP 增长了 11.3%,而能源需求增长为 14.4%。由于电网系统效率低下,发电和输电过程中浪费非常严重。现在,我们可以利用高科技对事物有更透彻的感知和度量,不管是安装在室内的计量器还是发电厂里的涡轮。所有这些感知和度量支持我们更好的收集信息和数据,透过先进的分析工具产生智能洞察,再以此实时地做出更好的决策。仪表管理技术的进步使个人和企业可以选择使用能源的方式和时间,这就为使用风能和太阳能等利于环保的能源奠定了基础。对于电力提供商而言,智慧的电力意味着更高的电力的可靠性和电力质量,更短的停电恢复时间,进而实现更高生产率和对电力潜在障碍的防护,从而更精确地预测需替换的资产设备及支出。

  减少停电现象

  通过在智慧的电力中安装先进分析和优化引擎,电力提供商可以突破“传统” 网络的瓶颈,而直接转向能够主动管理电力故障的“智能”电网。对电力故障的管理计划不仅考虑到了电网中复杂的拓扑结构和资源限制,还能够识别同类型发电设备,这样,电力提供商就可以有效地安排停电检测维修任务的优先顺序。如此一来,停电时间和频率可减少约 30%,停电导致的收入损失也相应减 6 少,而电网的可靠性以及客户的满意度都得到了提升。

  智能电表

  在智慧的电力设施的支持下,智能电表可以重新定义电力提供商和客户的关系。通过安装内容丰富且读取方便的设备,用户可了解在任何时刻的电力费用,并且用户还可以随时获取一天中任意时刻的用电价格(查看前后的记录),这样电力提供商就为用户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用户可以根据了解到的信息改变其用电模式。智能电表不仅可以测量用电量,它还是电网上的传感器,可以协助检测波动和停电。它还能储存和关联信息,支持电力提供商完成远程开启或关闭服务,也能远程支持使用后支付或提前支付等付费方式的转换。总而言之,智能电表可大幅度减小系统的峰值负荷,转换电力操作模式,也能重新定义客户体验。

  2 医疗系统

  由于缺乏资金和管理不当,中国医疗保健体系覆盖率很低,39%的农村居民和 36%的城市居民无法承受的医疗治疗。而且,由于一直以来有限的政府投资主要针对的是规模更大、等级更高的城市医院、农村地区医院的床位严重短缺。资金较少的医院于是将其核心竞争力从临床治疗转向创收活动,而这反过来极大地影响了对患者护理的质量。然而,中国一直都在竭尽全力发展一个现代化的医疗体系。发展和完善 21 世纪的医疗体系,必须采取智慧的方法进行信息共享管理。实时信息共享可以降低药品库存和成本并提高效率。有了综合准确的信息,医生就能参考患者之前的病历和治疗记录,增加对病人情况的了解,从而提高诊断质量和服务质量。智慧的医疗能够促成一种可以共享资源、服务及经验的新服务模型,能够推动各医院之间的服务共享和灵活转账,能够形成一种新的管理系统,使开支和流程更加透明化。

  整合的医疗平台

  整合的医疗保健平台根据需要通过医院的各系统收集并存储患者信息,并将相关信息添加到患者的电子医疗档案,所有授权和整合的医院都可以访问。这样资源和患者能够有效地在各个医院之间流动,通过各医院之间适当的管理系统,政策,转诊系统等。这个平台满足一个有效的多层次医疗网络对信息分享的需要。

  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电子健康档案系统通过可靠的门户网站集中进行病历整合和共享,这样各种治疗活动就可以不受医院行政界限而形成一种整合的视角。有了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医院可以准确顺畅地将患者转到其他门诊或其他医院,患者可随时了解自己的病情,医生可以通过参考患者完整的病史为其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3 城市设施

  当前,中国大多数城市在 IT 基础架构方面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北京宽带覆盖率为 55%,远远低于伦敦、纽约和东京的平均覆盖率 80%。城市管理低效和公共服务的落后是阻碍中国城市发展的两大系统挑战。由于缺乏内部整合和协作,不同的政府机构和职能部门在流程及数据管理上相对分散并且重复严重,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处理公共事务和公共服务时响应缓慢、效率低但成本很高。全球自然环境和政局不断变化,人们对安全问题也更加关注。为了更好的满足市民不断提升的需求,必须建立一个由新工具新技术支持的涵盖政府、市民和商业组织的新城市生态系统。在智能且互联的工具的支持下,政府可以实时收集并分析城市各领域的数据,以便快速制定决策并采取适当的行动。市民可以远程工作、购物、学习和进行交易,从而令生活变得更加便利、灵活和自主。企业可充分利用集成数据管理所支持的跨政府职能部门的“一站式服务”,快速通过企业建立,企业运营所需的政府流程。他们还可以通过公司内部以及业务合作伙伴之间的互联互通更有效地管理产品开发、制造、物流和配送。

  实时城市管理

  实时城市管理设立一个城市监控报告中心,将城市划分为多个网格,这样系统能够快速收集每个网格中所有类型的信息,城市监控中心依据事件的紧急程度上报或指派相关职能部门(如火警,警察局,医院)采取适当的行动,这样政府就可实时监督并及时响应城市事件。

  整合的公共服务

  新的公共服务系统将不同职能部门(如民政、社保、警察局、税务等)中原本孤立的数据和流程整合到一个集成平台,并创建一个统一流程来集中管理系统和数据,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和高效的一站式服务。

  4 交通管理

  解决交通拥堵的传统方式是增加容量(例如,新增高速公路和车道等)。但在当今的环境中,我们需要其他解决办法。将智能技术运用到道路和汽车中无疑是可以实现的 - 例如,增设路边传感器、射频标记和全球定位系统。我们应重新思考我们可以如何通过使用新技术和新政策使我们从 A 点到达 B 点更加方便快捷。这可改变人们固有的思维和习惯,还可以丰富驾驶者的经验,而不再仅仅关心出行时间及路线选择。同时,它还可以改进汽车、道路以及公共交通,使之更具便利性。新的交通系统可以是乘坐公共交通的人可以通过手机查看下一班的市郊火车或地铁上有多少空座位。集成服务和信息对未来的公共交通至关重要。例如,为均衡供求,未来的交通系统将可以定位乘客位置,并为他们提供所需的智慧的交通工具。许多交通规划者已开始努力促成多个系统的集成,并在各种交通类型、多个城市甚至国家或地区之间整合费用和服务。智慧的交通系统可以缩短人们的空间距离,(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旅程时间和加速突发事件交通工具的响应速度),也可保护环境(如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噪音污染、延长资产生命周期、保护古迹/景点/住宅)。

  实时交通信息

  智慧的道路是减少交通拥堵的关键,但我们仍不了解行人、车辆、货物和商品在市内的具体移动状况。因此,获取数据是重要的步。通过随处都安置的传感器,我们可以实时获取路况信息,帮助监控和控制交通流量。人们可以获取实时的交通信息,并据此调整路线,从而避免拥堵。未来,我们将能建成自动化的高速公路,实现车辆与网络相连,从而指引车辆更改路线或优化行程。

  道路收费

  通过 RFID 技术以及利用激光、照相机和系统技术等的先进自由车流路边系统来无缝地检测、标识车辆并收取费用。

  5 物流供应链

  中国物流成本所占 GDP 百分比一直都高于发达国家,这反映出供应链运营效率低下的体制性问题。仅以 2006 年为例,中国物流成本占整个 GDP 的 18%,而日本为 11%,美国为 8%,欧盟仅为 7%。在这 18%中,运输成本总计超过 55%,而存储成本达 30%。法规、基础设施和运营等三大瓶颈是中国供应链低效的深层原因,这不仅削弱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也会妨碍内部货物流以及国内需求的扩大。智慧的供应链将促使物理网络和数字网络融合,将先进的传感器、软件及相关知识整合到系统中。智慧的供应链的价值在于我们可以从各种数据中抽取有价值的信息 - 包括基于地理空间或位置的信息、关于产品属性的信息、产品流程/条件、供应链关键业绩指标等 -以及数据流的速度。智慧的供应链可以满足 21 世纪的需求,它可以提高效率(如动态供求均衡、预测事件检测和解决、旨在降低库存的库存水平和产品位置高度可视性)、降低风险(例如,降低污染和召回事件的发生频率及其影响、减少产品责任保金、减少伪劣消费产品),也能减少供应链的环境保护压力(如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智慧的供应链通过使用强大的分析和模拟引擎来优化从原材料至成品的供应链网络。这可以帮助企业确定生产设备的位置,优化采购地点,亦能帮助制定库存分配战略。使用后,公司可以通过优化的网络设计来实现真正无缝的端到端供应链,这样就能提高控制力,同时还能减少资产、降低成本(交通运输、存储和库存成本)、减少碳排放,也能改善客户服务(备货时间、按时交付、加速上市)

  6 通信行业

  在“2009 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中国移动展出了手机支付,这就是典型的物联网概念应用。手机支付实际上主要是手机 SIM 卡的更换,由普通 SIM 卡更换为 RFID-SIM卡,而不需要对手机进行更换。用户在消费时,只需要将手机从接收器上轻轻一扫,就可以方便进行各种购物,以及获得详细的费用清单。中国电信一直在推介自己的全球眼技术,其实就是远程监控的物联网应用。比如上海海关都采用中国电信的远程监控系统,通过画面可以对货物进行通关检查,也减少人力。中国联通日前在上海推出了公交卡手机,通过刷手机可以实现公交车票支付,这些都是典型的应用。

维库电子通,电子知识,一查百通!

已收录词条48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