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维库电子市场网 登录 | 免费注册

高度规
阅读:4803时间:2022-06-08 09:05:00

    高度规的优秀性能使其在电子、刀具、塑胶、精密零件、弹簧、冲压件、接插件、模具、军工、航天航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领域具有广泛运用空间。

基本原理

    二次元测量仪是通过影像系统将产品的图形传送到电话,再通过相关测量软件来测量产品的尺寸,如一些圆,弧度,角度,距离等二维的尺寸,并可以出AutoCAD图纸,和一些Word excel报表等,目前主要用于塑胶,五金,模具,电子,半导体等行业,是保障产品尺寸合格的好工具!其实很简单,二次元是二维的 包括投影仪(X Y),高度规(XZ,YZ)是只能测量平面的。利用光学成像,把物件外型数据导入电脑,然后通过软件测量物件。影像测量仪主要是应用在平面测量,即二次元测量,因而又叫二次元测量仪,简称二次元。

    影像仪自然就是影像测量仪的简称了。 自动影像测量仪是在数字化影像测量仪的基础加上了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边缘提取、自动理匹去毛刺、自动测量合成,从而具有了点哪走哪、自动测量;CNC走位、自动测量;自动学习、批量测量等十分的功能。同时,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对焦,可以满足于清晰造影下的辅助测高需要,亦可加入触点测头完成坐标测高。自动影像测量是影像测量技术的阶段,具有高度智能化与自动化特点。根据客户需求扩充测量模块,从而满足个性化特点和综合测量的快速需要,使测量设备具有量身定做的软件灵魂。 性能使其在 在电子、刀具、塑胶、精密零件、弹簧、冲压件、接插件、模具、军工、航天航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领域具有广泛运用空间。

主要功能

    1、任意零点设定

    2、二个参考原点设定(二个坐标系)

    3、公/英制转换

    4、测头补偿

    5、量测两点间距离

    6、量测圆中心/量测直角度

    7、量测中心距之内直径/外直径和差异性

    8、马达驱动数位量表探测角度

    9、平行埠-列印传输介面/RS232C序列传输介面

    10、特殊基底材质设计在平行时更轻巧/气浮式轴承

    11、内建记忆模组可记忆100组


分类

    1、任意零点设定

    2、二个参考原点设定(二个坐标系)

    3、公/英制转换

    4、测头补偿

    5、量测两点间距离

    6、量测圆中心/量测直角度

    7、量测中心距之内直径/外直径和差异性

    8、马达驱动数位量表探测角度

    9、平行埠-列印传输介面/RS232C序列传输介面

    10、特殊基底材质设计在平行时更轻巧/气浮式轴承

    11、内建记忆模组可记忆100组


使用范围

    1、平面度的简单测量:

    ①把工件被测面放在平板上用目测法观察工件与平板之间缝隙的大小进行测量;

    ②把工件被测面放在平板上用厚薄规(塞尺)进行测量;

    ③用三个千斤顶(可调支撑)把被测面朝上支撑好,用高度尺装上杠杆百分表(千分表)校正好三个基准点后进行测量。

    2.、平行度的简单测量:

    ①把工件基准面朝下放在平板上,用百分表(千分表)对到被测面并使指针偏摆过半圈左右,紧贴平板轻轻推动工件,从百分表(千分表)上读出指针变动量;

    ②把工件基准面朝下放在平板上,用高度尺装上杠杆百分表(千分表) 对到被测面并使指针偏摆过半圈左右,紧贴平板轻轻推动高度尺,从杠杆百分表(千分表)上读出指针变动量。

    3.、跳动或同轴度的简单测量:把轴类零件相同尺寸的部位(基准圆)放在一个或两个V型槽内,与带百分表或千分表的高度规一起放在平板上,把表头对准被测部位,慢慢转动零件,读出表上的指针变动量就可得到圆跳动或同轴度。?


主要特点

    ◆ 测力大小及测力平衡可调,可选用长达400毫米加长杆

    ◆ 自动、手动可选,超高精度速度可调

    ◆ 应用Heidenhain金属光栅尺,环境温度影响小

    ◆ 全程显示、测量,可作标准器使用

    ◆ 应用双测头夹持器可加大应用范围

    ◆ 可进行现场数据存储,以便以后进行数据处理

    ◆ 气浮功能,气量可依据平台等级调整

    ◆ RS232及USB双向接口,方便数据输出

    ◆ A4规格纸张打印专业检测报告

    ◆ 二维测量功能,并可编程测量

    ◆ 彩色电脑触摸屏式操作菜单,全图形提示

    ◆ 可网上免费升级软件扩展测量功能

    ◆ 分析测量结果并打印

    ◆ 环境温度显示,温度补偿功能


技术参数

    型号(一维手动) M300MA M600MA M1000MA

    型号(一维自动) M300MO M600MO M1000MO

    型号(二维手动) MT300MA MT600MA MT1000MA

    型号(二维自动) MT300MO MT600MO MT1000MO

    测量范围(光栅尺长度) 0-305mm 0-610mm 0-1016mm

    应用范围 0-567mm 0-872mm 0-1278mm

    分辨率 0.0001mm

    大允许误差 1.2+(L(mm)/1000) μm

    重复性(2S) 0.5μm (直径:1μm)

    测力调节范围 0.5-1.8N

    手动移动速度 1000mm/s

    自动移动速度 150mm/s

    正向垂直度误差* 4μm 6μm 10μm

    电源 可充电电池组

    一次充电可用时间 8h

    可用接口 2×RS232C, 2×USB(A和B)

    极限工作温度 +10至+40℃

    总高度 645mm 950mm 1357mm

    重量 16Kg 19Kg 23Kg


用高度规测量平面度跟平行度步骤

    测量工作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控制点(桩)的闭合,道路的中线准确的定位,道路原状横断面的测量,设计道路边线的确定,管线定位及测量,模板边线及高程,竣工高程及线型。其中道路中线的定位是为严谨的工作,它直接决定了道路的线形,而圆曲线的定位是测量过程中为突出的一个方面,圆曲线测设一般分为两步,先确定曲线上起控制作用的主点,即曲线的起点(ZY)、曲线的中点(QZ)和曲线中点(YZ);然后结合设计给出的圆的半径(R)、切线长(L)、外矢距(E)和曲线对应的圆心角(á)测设所求曲线上每隔一定距离的加密细部点,用于详细标定圆曲线的形状和位置。主点的测设方法为:先将经纬仪置于JD,望远镜后视ZY方向,自JD点沿此方向量取切线长T,打下曲线起点桩;然后转动望远镜前视YZ方向,自JD点沿方向量切线长T,打下曲线中点桩,再以YZ为零方向,测设水平角(90-á/2),沿此方向,从JD量外矢距E,打下曲线中点桩。现在着重介绍一下偏角法放样圆曲线细部点,具体步骤为:

    1.检核ZY、QZ、ZY三主点的位置。计算固定弦长L’对应偏角á’。

    2.安置经纬仪于ZY点,经纬仪调平后,将水平度盘置零,照准JD点。

    3.向YZ方向转动照准部,将度盘读数对准1点之偏角值á’,用钢尺沿ZY-1方向量取弦长L’以标定细部点1。继续转动照准部,将度盘读数对准2点之偏角值2á’,并从1点起量取弦长L’与ZY-2方向相交(即距离与方向交会),以定细部点2,依法放样曲线上所有细部点。

    4.后应闭合于曲线终点YZ。转动照准部,将度盘读数对准YZ点偏角á/2,由曲线上后一个细部点起量出尾段弧长相应的弦长与视线方向相交,应为先前测设的主点YZ。

    5.如果闭合差超出规定后,则要分析误差对测量数据进行平差,引起闭合差超出的原因

    除了仪器系统误差、读数误差、气候影响外,主要的是拉尺的人为误差而产生的测点误差

    的积累,要减少误差的积累,可将经纬仪安置于ZY和YZ点分别向中点QZ测设曲线细部点。并且将多次测量的点记录进行平差。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先在电脑上绘制一份大样图,详细的标注每个细部点的偏角和距测站点距离,然后应用全站仪进行放样。

    (二)施工测量放样作业方法及要求

    一、说明 本指导书是根据常规放样方法编写的,放样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如精度要求、控制点分布、现有仪器、现场条件、计算工具等来选择测站点和放样点的 测设方法的不同组合及不同的检核方法。 各类工程及同一工程的不同阶段、不同部位对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不同,所以 对测站点和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也不相同。作业时请严格执行《工程测量规范》、《水 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和《施工测量控制程序》。本书中提到的限差指规范要 求的限差,如果设计上有特殊要求,按设计要求执行。

    二、测量资料收集与放样方案制定

    1.测量放样前,应从合法、有效途径获取施工区已有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成果资料。

    2.根据现场控制点标志是否稳定完好等情况,对已有的控制点资料进行分析,确 定是否全部或部分对控制点进行检测。

    3.已有控制点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应重新布设控制,已有的控制点密度不能满足放 样需要时应根据现有的控制点进行加密。

    4.必须按正式设计图纸、文件、修改通知进行测量放样,不得凭口头通知和未经 批准的图纸放样。

    5.根据规范规定和设计的精度要求并结合人员及仪器设备情况制定测量放样方案。其内容应包括:控制点的检测与加密、放样依据、放样方法及精度估算、放样程序、人员及设备配置等。

    三、放样前准备

    1.阅读设计图纸,校算建筑物轮廓控制点数据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

    2.选定测量放样方法并计算放样数据或编写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者独立校核。

    3.准备仪器和工具,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给仪器充电,检查仪器常规设置:如单位、坐标方式、补偿方式、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温度、气压等。

    4.使用有内存的全站仪时,可以提前将控制点(包括拟用的测站点、检查点)和放样点的坐标数据输入仪器内存,并检查。

    四、全站仪坐标法设站+极坐标法放点

    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如果后视点上有棱镜,输入棱镜高,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

    2.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棱镜或尺子检查仪器的视线高。利用仪器自身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时,记录员也应进行相应的对算以检核输入数据的正确性。

    3.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量取、记录并输入棱镜高,测量、记录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以上步骤为测站点的测量。

    4.在测站点上按步骤1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和高程。

    5.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拟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

    6.观测员转动仪器至个放样点的方位角,指挥司镜员移动棱镜至仪器视线方向上,测量平距D。

    7.计算实测距离D与放样距离D°的差值:ΔD=D-D°,指挥司镜员在视线上前进或后退ΔD。

    8.重复过程7,直到ΔD小于放样限差。(非坚硬地面此时可以打桩)

    9.检查仪器的方位角值,棱镜汽泡严格居中(必要时架设三脚架),再测量一次,若ΔD小于限差要求,则可标定点位。

    10.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

    11.重复6~10的过程,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

    12.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待放样点,可以在另一测站点上设站继续放样,但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

    13.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毕后,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值;

    14.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15.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16.填写测量放样交样单。

    五、全站仪(测距仪)边角交会法设站+极坐标法放样

    1. 在未知点P上架设全站仪(测距仪),整 平;在已知点A上安置棱镜,量测棱镜高;在已知点B、C上安置照准标志。

    2. 测量PA间平距D、高差DH和PA至PB、 PC方向间的水平角α,β。

    3.用D、α及A、B点的坐标计算P点的一组坐标;用D、β及A、C点的坐标计算P点的另一组坐标;两组坐标的差值不规定限差,取中数即为P点的后坐标。

    4.根据A点的高程HA和高差DH计算仪器的视线高:H视=HA-DH。

    5.如果需要可以将P点坐标投影到地面上,并作好标记。量取仪器高,求出地面P点的高程。

    6.用极坐标法开始放样,放样过程与“四4~16”步骤相同。

    六、经纬仪测角后方交会法+极坐标法放样

    1.在未知点上安置经纬仪(或全站仪,当已知点上不便安置棱镜时),整平;在已知点A、B、C、D上安置照准标志。

    2.以四点中较远点A为零方向,用方向观测法测量A、B、C、D、A方向值两个测回;

    3.分两组数据用后方交会程序分别计算测站点P的坐标;两组坐标的差值不规定的限差,取中数作为P点后坐标。

    4.如果测站周围200米以内有两个已知高程的平面控制点,且放样点高程精度要求不高(大于±5厘米),可以观测仪器到两控制点的天顶距两个测回,分别用三角高程反算测站仪器的两个视线高(如果精度要求高或距离大于200米时,则要加入球气差改正)。如果差值不限差,可取中数作为仪器的视线高。

    5.如果需要,可以将仪器中心点坐标或高程投影到地面上,作好标记。

    6.用极坐标法开始放样,选择一较远的控制点作为后视方向配置度盘(配置成零方向或方位角方向),用另一控制点检查后视方向,差值不能限差要求。如果放样点的精度要求较高,且检核方向相差20〃时应对设置的方向进行改正。

    7.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或相对于后视方向的角度)。

    8.观测员转动经纬仪至个放样点的方向上,指挥司尺员用钢尺从测站点沿放样点的方向量取计算好的平距D°,并标定下来。

    9. 如果无法直接量取平距,可以用钢尺丈量从仪器中心至放样点的斜距,并测记 天顶距(或立角),计算平距D,与理论平距D°比较:ΔD=D-D°,用钢尺在经纬仪视线方向上量取ΔD,标定放样点。 (非基岩和砼地面此时可以打桩)

    10.重复8、9步骤,放样出该测站的所有欲放样点位。

    11.照准控制点,检查后视方向。

    12.钢尺丈量放样点之间的间距,与理论值进行比较检核,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误差值。

    13.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14.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欲放样点,此时需在测站上利用极坐标法测设测站点,次设站,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误差;然后继续放样直至放样出所有需要放样的点位。

    15.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16.绘制测量放样交样单。

    七、方向交会法放样

    1. 在两个平面控制点A、B上各安 置一台经纬仪,盘左后视其它控制点,并对度盘进行坐标方位角配置。

    2. 计算A、B点至拟放样点P的方 位角α、β。

    3.旋转经纬仪A使方位角为α,观测员指挥画点人员在两视线交点附近画点P1P2。

    4.旋转经纬仪B使方位角为β,观测员指挥画点人员在两视线交点附近画点P3P4。

    5.用拉紧的细线P1P2与P3P4定出交点M的位置。

    6.两仪器盘右后视控制点并配置度盘,重复3~5步骤得到交点N。

    7.当M、N点间距离小于放样点限差要求时,以M、N连线中点作为放样点P,并标定下来。

    8.重复上述过程放出其它放样点,丈量放样点之间的距离与计算值比较检核。

    八、正倒镜投点法单方向设站

    1.为了将仪器架设在已知点A、B间的直线上,用目估法将仪器大致架在A、B直线上的O1点,整平仪器;估计OA近似距离。

    2.正镜瞄准远端A点,纵转望远镜看到近点B附近,估计十字丝中心点B1与B点的距离BB1;倒镜瞄准A点,纵转望远镜,估计十字丝中心与B点距离BB2;计算BB1与BB2的平均值为BB中。

    3.计算OO1=OA×BB中/AB值,根据B1偏离B方向,将仪器向AB线上移动OO1。

    4.整平仪器,重复2~3步骤,直到盘左、盘右的十字丝中心位置连线的中点B中与B点重合为止。

    5.正镜、倒镜瞄准B点,纵转望远镜,左、右十字丝中心的平均位置应落在A点上,将此时仪器中心点位O投影到地面上,并作好标记,则O点在AB直线上。

    6.后视A点便可放设单方向线了。还可在此基础上用轴线交会法求出O点的纵向(横向)桩号值,以便放样纵向(横向)轴线。

    九、轴线交会法设站+方向线法放线

    1.先用正倒镜投点法(或方向线法)将仪器架设在已知点A、B间的连线上一点O1,整平仪器。

    2.用方向观测法测量A、C、B、D控制点的水平方向二个测回,计算出角度α,β;

    3.分别计算O1点的横向(纵向)坐标:Y01′=YC-(XC-XB)/TANα;Y01〃=YD-(XD-XB)/TANβ。若Y01′与Y01〃之差不限差,取中数作为O1点纵(横)坐标,并与O点纵(横)坐标比较,计算出差值OO1。

    4.观测员指挥作业员用钢尺在AB轴线上从O1点量取OO1距离,定出O点位置。

    5.在O点架仪器,后视A点(或B点),检查B点(或A点)后,旋转90°,放出O点所在的纵(横)轴线。

    十、方向线平移法放线 为了放样某方向线PY,用自由设站法不可能直接将仪器架设在P点上,或者P点上不便于直接架站,此时在尽可能接近P点的P1上架设仪器,用后方交会等自由设站法测量P1点的坐标(如果P1点坐标已知可省此步骤),然后用方向线平移法放样PY方向线。

    1.在P′点上安置仪器,后视控制点A,用控制点B检核方位角。

    2.转动仪器使视线与拟放轴线平行(方位角相同或相差180°),指挥作业员在地面标记出平行线上的点P1′、P2′、P3′……PN′。

    3.分别从P1′、P2′、P3′……PN′上用小钢尺向PY方向线一侧垂直量取距离dx,得到P1、P2、P3……PN,则P1、P2、P3……PN即为PY方向线上的点。标注单方向点,并注记桩号。

    4.检查后视方位角,量取所放方向线与建筑物已有的结构线间尺寸进行检核。

    十一、导线法(极坐标法)设站

    1.在控制点A上安置全站仪(测距仪),在控制点B、C上安置照准标志,在待定点P上安置脚架和棱镜,量取仪器高、棱镜高。

    2.选择B、C中一点作为零方向,另一点作为检查方向,用方向观测法测量至P点水平角两个测回。

    3.测量仪器至P点天顶距(垂直角)两个测回。

    4.测量往测的斜距、平距、高差、温度、气压。

    5.A点和P点的脚架不动,交换仪器和棱镜,测量P点仪器至A点天顶距(垂直角)两个测回,测量返测的斜距、平距、高差、温度、气压。

    6.利用斜距、天顶距、温度、气压、仪器高、棱镜高及仪器的加、乘常数计算平距、高差,用观测平距和高差进行检核。

    7.用A点坐标和测量的方位角、平距中数、高差中数计算P点坐标和高程。

    8.如果要测设的待定点不止一个,则应将几个点组成一条导线,进行往返观测,经过平差计算得到各点坐标和高程。

    十二、GPS动态测量建测站点

    1.基准站设置

    (1) 将脚架架设到基准站测量点上(有标墩直接将仪器架设在标墩上),脚架的顶 部应在可视范围内粗略水平。

    (2) 将三角基座和GPS接收机系统联结在一起,安放在脚架(或标墩)上,并固 定连接螺丝。

    (3) 将GPS接收机和供电系统联接(如干电池、电瓶等)。

    (4) 将GPS接收机和接收天线系统联接(接收机内含天线系统的不需此步骤)。

    (5) 对相位中心不在接收机中心的应将GPS接收机的指示标识指向磁北方向。

    (6) 连接电台发射系统和GPS接收机,电台主机和电台天线,电台主机和电台后备电源。

    (7) 联接接收机和记录用测量手簿或便携式电脑。

    (8) 将脚架整平和对中于基准点。

    (9) 量取并记录天线高度,记录基站测量点的名称、GPS接收机编号、开始测量时间等资料。

    (10) 依次打开接收机主机、电台、测量手簿或便携式电脑。

    (11) 用测量手簿或便携式电脑设置基准站。

    2. 流动站设置

    (1) 在流动站上用脚架或对中杆架设接收机。

    (2) 联接流动站主机和供电电源。

    (3) 联接流动站主机和接受电台,及接收电台天线(含内电台的可省去本步骤)。

    (4) 联接流动站主机和测量手簿或便携式电脑。

    (5) 用手簿或便携式电脑配置流动站。

    (6) 流动站的初始化。

    (7) 在已知点上架设流动站。

    (8) 整平对中接收机,量取天线高度。

    (9) 用手簿或便携式电脑控制流动站做点位校正。

    (10) 开始执行动态测量任务。

    十三、金属结构、机电设备安装测量放样: 金属结构、机电设备安装测量的测站点(包括后视点和检查点)必须是专用的安装控制网点、控制轴线点和高程基点。加密安装控制网点、控制轴线点和高程基点,必须采用等级平面控制和等级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测站点或控制轴线应在整个安装过程中保持不变。金属结构、机电设备安装测量放样应选用满足精度要求的经纬仪、水准仪、经过检定的钢尺、钢带尺及测针、精密水准尺等。 轴线放样时,好将仪器架设在轴线一端A点上,瞄准轴线另一端B点,直接放样AB轴线上的点。如果需要旋转角度进行放线时,必须盘左、盘右两次放点取平均位置定点。

    1.平面位置极坐标法放样:

    (1)观测员在测量基准点上架设经纬仪并对中整平。

    (2)仪器盘左照准一较远的测量基准点,记录员计算后视方位角报给观测员,观测员将仪器度盘读数配至该后视方位角值,并向记录员回报验证所配度盘读数无误。

    (3)仪器依次照准另外1~2个相对较近的测量基准点,读取方位角并报给记录员,记录员回报、记录并与计算的方位角值比较,其差值应能满足放样点的精度要求。

    (4)记录员将待放样点的方位角值报给观测员,观测员将仪器转至待放样点的方位角方向,并向记录员回报以验证无误;

    (5)如果测站点和放样点在同一平面上,记录员报出测站点至待放样点的距离(考虑了尺长和温度改正后的距离),用钢尺在方向线上水平量取该距离,司尺员回报钢尺读数,记录员计算钢尺量取的距离是否正确。

    (6)盘右位置重复(2)~(5)步骤,取平均方向位置。变动钢尺一端读数,重复量距一次进行检核,确认无误后将此点标定;

    (7)如果测站点和放样点不在同一平面上,先估计仪器视线与放样点所在平面间的高差,计算仪器至测点的近似斜距,从仪器中心标志沿放样点方向量取斜距,确定测针起始位置P1,测量P1点的天顶距(或垂直角),根据斜距、天顶距、温度及尺长改正数计算出平距D′,与拟放样平距D°比较,△D= D′- D°。

    (8)观测员指挥在方向上前进或后退△D,标定测针位置P。分别从仪器的左、右标志量取仪器至P点的斜距;盘左、盘右确定水平方向;盘左、盘右测量天顶距,再次计算平距。直到△D小于规定的限差为止。

    (9)依此类推,放样出该测站的所有欲放样点位。

    (10)用钢尺量取同一平面上的放样点的间距,加上温度、尺长改正,与理论值对照进行内部检核。

    (11)用钢板尺或钢尺量取放样点与周围已形成的金属结构的点、线之间的距离进行外部检核。

    2.高程放样

    (1)选择满足精度要求的水准仪和水准尺(或钢板尺)。

    (2)在适当位置安置水准仪,整平。

    (3)水准仪分别照准二个以上已知高程基准点读数并报给记录员,记录员记录并回报以验证记录无误;

    (4)记录员计算仪器的视线高程;计算的视线高程之差应满足放样点的精度要求,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测站仪器的视线高程。

    (5)在需要的安装部位测定并标注高程点。

    (6)再次检查基准点测量记录计算数据及标注数据是否正确。

    十四、开挖开口测量放样

    1.准备

    (1)阅读设计图纸,校算开挖底口控制点数据及边坡坡比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并签名。

    (2)编写开挖开口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者独立校核验证其正确性。

    2.实施放样

    (1)利用周围测量控制点测设测站点。

    (2)观测员在测站点上架设仪器并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度报给记录员,记录员记录并回报以验证记录无误。

    (3)仪器照准另一已知高程点读数并报给记录员,记录员记录并回报以验证记录无误。

    (4)记录员计算仪器的视线高程,计算的两个视线高程之差应满足放样点的精度要求,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测站仪器的视线高程。

    (5)仪器照准一较远的测量控制点,计算后视方位角报给观测员,观测员将仪器度盘读数配至该后视方位角值并向记录员回报验证所配度盘读数无误。

    (6)仪器依次照准另两个相对较近的测量控制点,读取方位角读数报给记录员,记录员回报、记录并与计算的方位角值比较,其差值应能满足放样点的精度要求。利用坐标测量功能时,在测量个点的三维坐标的同时测量仪器至该点的方位角、距离和高差,观测员将数据报给记录员,记录员回报、记录并计算该点的三维坐标并与仪器测得的三维坐标校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放样。

    (7)观测员将仪器照准目标并报测量数据(方位角、距离、高差)或测得的三维坐标,记录员回报并利用编制的程序进行计算。如图所示,首先由测得点A1的坐标计算A点至底口线偏距L,A2点为A1点在设计边坡线AO上的投影,底口高程Ho和边坡坡比1:I为已知值, A2点的设计高程Ha2=Ho+L?I,A1点至A2点的高差Δh=Ha1-Ha2,所以偏距差值ΔL=Δh/I,指挥司镜员按此差值移动目标,ΔL为正值向远离底口线方向移动,ΔL为负值向底口线方向移动。由移动后点的三维坐标计算ΔL,再次移动棱镜,重复以上步骤,直到ΔL满足边坡开挖的精度要求,此时的点A即为此断面上的开挖开口点。

    (8)依此类推,放样出该测站上所能放样的所有开挖开口点。

    (9)随机抽检20%开口点的点位和高程,其差值应不大于开口点所要求的允许偏差值;

    (10)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绘制测量放样交样单。


维库电子通,电子知识,一查百通!

已收录词条48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