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每年的建筑电气火灾大多因电线接头老化引起。虽然现实非常严峻,但依然未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关注。再加上国内建筑装饰行业长期关注营销而忽视工艺,造成电线连接工艺无法获得升级,普遍使用黑胶布、压线帽和接线端子,这些传统连接方法无法有效的确保导体接触力,无法隔绝空气,特别是潮湿空气的侵袭,造成线头氧化,电阻增大,发热增大,安全隐患骤增。
(1)外壳阻燃材料,耐温105℃
(2)连接牢固,不易松脱,连接好后可承受接近80Kg的拉力
(3)单股线多股线皆适用,通用型强
(4)线与线之间直接传导电流,不存在载流量的概念,接头只起紧固作用,并不参与导电过程,根据电气原理学,电气线路中参与导电的环节越少,可靠性越高。
(5)耐压绝缘,绝缘电压达600V
(6)操作简单快捷,单个连接器操作约10秒,大量节约工时,提高施工效率
一、绞接+涮锡+绝缘胶布包裹工艺
建筑电气配电线路的分支线路及插座、灯具、吊扇等末端设备安装工程中,需完成大量1.5mm?、2.5mm?、4.0mm? 及6mm? 截面导线的接续、分线、T 接工作。长期以来,国内针对上述细导线的电气连接有:“绞接+涮锡+绝缘胶带包覆”工艺,此种工艺具有以下突出优点:
(1)锡焊确保绞合后的导体长期有效的接触,不会松脱
(2)锡焊对导体的充分包裹可以防止内部导体接触空气氧化
但此种工艺也存在着众多缺点:
(1)需现场加热融化锡焊,高温高热,存在安全隐患
(2)焊接产生烟气,危害施工人员健康
(3)对操作人员技能要求较高,受个人技能影响,接点质量一致性差,有虚焊与假焊隐患
(4)因导线连接位置带来操作困难与危险,如房屋顶部线路连接需高举锡炉,存在安全隐患
(5)施工耗时长,影响施工进度
因“绞接+涮锡+绝缘胶带包覆”工艺存在以上问题,虽在相关规定中长期要求采用此种工艺,但实际操作中,国内超过90%以上的导线连接并未采用此种工艺,大多采用“简单扭绞+黑胶布”的工艺。
二、简单扭绞+黑胶布工艺
“绞接+涮锡+绝缘胶带包覆”工艺存在以上问题,虽在相关规定中长期要求采用此种工艺,但实际操作中,超过90%以上的导线连接并未采用此种工艺,大多采用“简单扭绞+黑胶布”的工艺。 [1] 国内大多水电工人或未经过培训,或为偷工减料。皆普遍采用“简单扭绞+黑胶布”工艺,此种工艺无法确保导体间有足够的接触力,连接点的机械强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极易造成接触不良而导致发热,甚至引起火灾。鉴于该操作的危害,2016年8月1日正式颁布的国标GB 50303-201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已明确禁止采用此工艺。
三、压线帽工艺
压线帽为一种内部金属圈,外壳为乳白色塑胶材质的连接器件,该连接器长期使用与家用电器或电气设备上的细导线连接器。使用该工艺需线扭绞好导线,插入压线帽后再使用工具压接,通过挤压压线帽外壳促使内部钢圈变形从而压紧内部导体。压线帽较为适用于多股线。应用于单股线会存在以下问题:
(1)外壳易压破损,造成漏电或短路
(2)需用专用工具操作,但大部分工人采用普通老虎钳压接,两点方向压接无法确保有效的压紧,易脱落
(3)内部的钢圈变形后存在机械应力,热胀冷缩应力消散后极易造成松脱
鉴于以上问题,国内施工、重点项目工程皆已禁止采用此种产品。
四、接线端子工艺
接线端子工艺起源于欧洲市场,接线端子作为工业配电连接工艺已是国内外极其普遍的一种工艺,该类产品操作简单,作为工业电气配电线路连接较为稳定可靠。但作为建筑内电气线路连接工艺存在以下缺点:
(1)卡簧结构,接触点小,电阻较大
(2)导线线头需平直,弯折的导线插入接线端子后易产生接触不良故障
(3)导电原理为:线-铜片-线,电流需通过接线端子内的导流片传导,从电气原理学上来看,多一个导电的环节,就降低了线路的安全可靠性
(4)防护等级为IP20,不具备防尘防潮能力,内部导体氧化较快,并不适合长期使用
虽然接线端子在国内建筑装饰行业内有相关应用,但国内建筑缺乏定期线路检修,采用接线端子内部导体氧化无法被及时的检修,长期使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维库电子通,电子知识,一查百通!
已收录词条4823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