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39A116PFV是一款由富士通(现为罗姆半导体集团的一部分)推出的高性能、单芯片锂离子/锂聚合物电池充电管理IC。该器件专为便携式设备中的单节锂电池充电应用而设计,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电源、蓝牙耳机、可穿戴设备以及其他需要高集成度和高效率充电解决方案的电子产品中。MB39A116PFV采用先进的恒流(CC)/恒压(CV)充电方式,能够精确控制充电过程,确保电池安全、快速且高效地完成充电。该芯片内置了完整的充电管理逻辑,支持USB电源输入和适配器输入两种模式,并具备输入电压自适应功能,能够根据输入源自动调整充电电流,从而优化系统功耗并保护电源路径。此外,MB39A116PFV集成了高精度的电压和电流检测电路,提供±1%的充电电压调节精度和±5%的充电电流调节精度,有效延长电池寿命并提升充电安全性。芯片还具备完善的保护机制,包括过温保护、过压保护、电池反接保护以及充电超时保护等,确保在各种异常情况下都能可靠运行。MB39A116PFV采用小型化封装(如QFN或DFN),节省PCB空间,适合对尺寸要求严格的便携式产品设计。其低静态电流特性也使得在待机或轻载状态下具有优异的能效表现。
工作输入电压范围:4.5V ~ 20V
电池类型:单节锂离子/锂聚合物
最大充电电流:可编程,最高达2A
充电电压精度:±1%
充电电流精度:±5%
充电模式:恒流(CC)/恒压(CV)
待机电流:典型值35μA
保护功能:过压保护、过温保护、电池反接保护、充电超时保护
接口类型:I2C/SMBus(用于状态监控和参数配置)
封装形式:DFN或QFN(具体引脚数依版本而定)
工作温度范围:-40°C ~ +85°C
MB39A116PFV具备高度集成的电源管理功能,能够在无需外部微控制器干预的情况下独立完成整个充电流程。其智能电源路径管理(Power Path Management)技术允许系统在为电池充电的同时优先为负载供电,从而实现“即时开机”功能,即使电池完全放电,设备也能立即启动运行。这一特性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特别适用于移动设备频繁插拔充电的应用场景。芯片内部集成了一个同步降压型DC-DC转换器,支持高效率能量转换,减少发热并提高整体能效。通过外部分立元件的合理选型,可以灵活配置输出电压和电流等级以满足不同系统的功率需求。
该器件支持多种输入源识别功能,能够自动检测USB端口、标准充电器或专用充电适配器,并据此调整充电策略。例如,在连接标准USB 2.0端口时,可将最大输入电流限制为500mA;而在接入专用充电器时则可提升至更高的充电速率,从而兼顾兼容性与快速充电能力。这种自适应输入电流调节机制不仅提高了系统的通用性,也增强了对不同电源环境的适应能力。
MB39A116PFV还提供了丰富的状态指示和通信接口。通过I2C总线,主机处理器可以实时读取充电状态、故障信息、电池电压和电流等关键参数,便于系统进行电量估算和热管理决策。同时,芯片提供多个GPIO引脚用于LED状态指示或中断信号输出,方便用户设计直观的充电状态显示界面。所有这些功能均在一个紧凑的封装内实现,极大简化了外围电路设计,减少了元器件数量和PCB面积占用,降低了整体BOM成本。
MB39A116PFV广泛应用于各类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尤其是在对充电效率、安全性和空间布局有较高要求的产品中表现出色。典型应用场景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其中它作为主充电IC负责管理来自USB-C或Micro-USB接口的电力输入,并协调电池充电与系统供电之间的关系。在移动电源(俗称“充电宝”)中,该芯片可用于双向充放电控制,既可为内置电池充电,也可通过升压电路向外设供电。
在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无线耳机和健康监测手环中,MB39A116PFV凭借其小封装和低静态功耗优势,成为理想的充电解决方案。其高精度充电控制有助于延长小型锂电的循环寿命,而电源路径管理功能则确保设备在充电过程中仍能稳定运行。此外,该芯片也被用于工业手持终端、便携式医疗仪器和物联网(IoT)节点设备中,这些应用通常需要长时间离线工作并对可靠性要求极高。
由于其支持宽输入电压范围和多种充电模式切换,MB39A116PFV还可用于多电源输入系统,例如支持车载充电器、太阳能充电板或壁式适配器等多种供电方式的混合供电设备。在这些复杂供电环境中,芯片的输入源检测与自动切换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能够有效避免因电源冲突或过载导致的系统故障。
BQ24210
BQ25895
LTC4151
MAX77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