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C55AFP-2是一款由Intel设计的可编程外围接口(Programmable Peripheral Interface,PPI)芯片,广泛应用于早期的微处理器系统中,用于扩展和控制输入/输出(I/O)端口。该芯片是经典的8255A的CMOS版本,具备低功耗、高抗干扰性和良好的电气兼容性,适用于工业控制、嵌入式系统以及各种需要并行数据传输的应用场景。82C55AFP-2采用40引脚DIP封装(Dual In-line Package),具有三个8位可编程I/O端口(Port A、Port B、Port C),可通过软件编程设置为输入或输出模式,并支持多种工作方式,包括基本输入/输出模式、选通输入/输出模式以及双向总线模式。该芯片与TTL电平兼容,能够直接与大多数微处理器(如8085、8086、8051等)无缝连接,简化了系统设计。此外,82C55AFP-2在电源管理方面表现出色,静态功耗极低,适合对功耗敏感的应用环境。由于其成熟的设计和广泛的适用性,该芯片在许多老旧设备和工业控制系统中仍然被使用和替换。
制造商:Intel
型号:82C55AFP-2
封装类型:DIP-40
工作电压:+5V ±10%
工作温度范围:0°C 至 +70°C
最大时钟频率:2MHz(典型值)
I/O端口数量:3个(PA、PB、PC,各8位)
工作模式:3种可编程模式(Mode 0、Mode 1、Mode 2)
驱动能力:每个I/O引脚可吸收约2.4mA电流
工艺技术:CMOS
与TTL兼容:是
复位功能:有,通过RESET引脚清空控制寄存器
中断支持:部分模式下支持中断请求(通过PC引脚)
82C55AFP-2的核心特性在于其高度灵活的可编程I/O结构,允许用户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配置各个端口的工作模式。该芯片支持三种主要操作模式:方式0(基本输入/输出模式)、方式1(选通输入/输出模式)和方式2(双向总线模式)。在方式0下,所有三个端口均可独立设置为输入或输出,适用于简单的数据传输任务;方式1则引入了握手信号(如STB、IBF、OBF、ACK等),可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同步通信,提升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方式2是专为双向数据传输设计的模式,通常用于连接数据总线共享的外设,例如打印机或DMA控制器,在此模式下Port A可作为8位双向端口使用,同时利用Port C的部分引脚作为状态和控制信号线。
该芯片的另一个显著优势是其CMOS制造工艺带来的低静态功耗,相较于原始NMOS版本的8255A,82C55AFP-2在待机或低活动状态下能显著减少系统能耗,延长电池供电系统的运行时间。此外,CMOS工艺还提高了芯片的噪声抗扰度,使其更适合在电磁环境复杂的工业现场稳定运行。82C55AFP-2具备完整的微处理器接口逻辑,支持Intel和Motorola两种总线时序模式,通过内部的片内地址译码电路,可直接响应微处理器的读写操作,无需额外的地址锁存或译码逻辑。
该器件还集成了一个可编程控制寄存器,用户可通过写入特定控制字来设定各端口的功能和方向。控制字格式清晰,易于编程实现。复位后所有端口默认为输入状态,确保系统上电时不会对外部电路造成意外驱动。虽然该芯片不集成内部DMA控制器,但可通过外部逻辑配合Port C的状态信号实现简单的DMA请求和响应机制。尽管现代嵌入式系统多采用集成度更高的微控制器替代分立I/O芯片,但82C55AFP-2因其成熟性、可靠性和易用性,仍在教学实验、工业升级和维修替换中保持重要地位。
82C55AFP-2广泛应用于需要并行I/O扩展的场合,尤其常见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工业控制设备、自动化仪器、数据采集系统和早期个人计算机外设接口中。它常被用于连接键盘、显示器、打印机、继电器阵列、传感器模块和开关矩阵等外部设备,作为微处理器与外设之间的桥梁。在教学领域,该芯片是计算机组成原理和微机接口技术课程的经典实验器件,帮助学生理解并行通信、端口寻址、中断机制和可编程逻辑的基本概念。此外,在一些老旧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或数控机床控制系统中,82C55AFP-2仍作为关键组件继续服役,因此在设备维护和备件替换市场中仍有需求。由于其引脚定义和功能完全兼容8255A系列,该芯片也常被用作老设备升级时的低功耗替代方案。在嵌入式开发中,当主控芯片I/O资源不足且需要简单、可靠的并行接口时,工程师仍可能选择该芯片进行快速原型设计。
82C55AP-2
82C55A
8255A-5
AMD82C55A
ICS82C5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