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80386DX是一款由英特尔公司于1985年推出的32位微处理器,是x86架构中的重要里程碑。它首次在个人计算机中引入了完整的32位处理能力,支持多任务操作系统,如Microsoft Windows和各种Unix变体。80386DX拥有275,000个晶体管,采用CMOS制造工艺,运行频率通常为16MHz、20MHz、25MHz、33MHz等。
制造商:Intel
核心架构:x86 32位
制造工艺:1.5μm CMOS(初始版本)
晶体管数量:约275,000
封装形式:132引脚PGA(Pin Grid Array)
外部总线宽度:32位
内部寄存器宽度:32位
最大内存寻址能力:4GB
工作电压:5V
典型时钟频率:16MHz、20MHz、25MHz、33MHz
指令集:x86,包括保护模式、实模式、虚拟86模式
浮点运算:需外部协处理器80387
80386DX的主要特性包括其全32位的体系结构,这使其在当时成为性能非常强大的处理器。它支持多任务处理,允许同时运行多个程序而不会互相干扰,这在当时是突破性的进步。该处理器引入了保护模式,使得操作系统可以实现内存保护和任务隔离,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80386DX引入了虚拟86模式,使它能够在保护模式下运行实模式程序(如DOS程序),从而实现了向后兼容性。这种能力对于软件开发者和用户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允许他们过渡到新的操作系统环境而不放弃现有的软件投资。
80386DX还支持分页机制,允许虚拟内存的实现。这极大地提高了多任务操作系统在内存管理方面的灵活性,允许系统使用硬盘空间作为虚拟内存,从而运行比物理内存更大的程序。
该芯片的外部32位数据总线和20位地址总线(后来扩展为32位)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率和更大的内存寻址空间,使其能够胜任更复杂的计算任务。
虽然80386DX本身不包含浮点运算单元(FPU),但它支持通过外部协处理器80387来实现浮点运算,从而满足科学计算和图形处理的需求。
80386DX主要应用于个人计算机和服务器系统中。它被广泛用于IBM PC兼容机中,特别是在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推出的计算机中。由于其强大的多任务能力和内存管理功能,80386DX成为早期Windows操作系统(如Windows 3.0及后续版本)和各种Unix/Linux发行版的理想平台。
除了桌面计算,80386DX也用于嵌入式系统、工业控制设备、通信设备和网络设备。例如,一些早期的路由器和网络服务器采用80386DX作为主处理器。
此外,80386DX在教育和科研领域也有广泛应用,被用于教学实验平台、操作系统开发和底层软件研究。由于其架构的开放性和广泛的软件支持,它成为学习计算机体系结构和操作系统原理的理想工具。
AMD Am386, Cyrix Cx486SLC, Intel 80486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