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7 14:46:59
阅读:6
40.00000MHz通常指一个标准的石英晶体振荡器或时钟信号频率,广泛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作为系统主时钟源。该频率是微控制器、微处理器、FPGA、通信模块和数字逻辑电路中最常见的基准频率之一。由于其整数倍关系良好,易于分频和倍频,因此在USB、以太网、串行通信(如UART、SPI、I2C)以及嵌入式系统中被普遍采用。40MHz晶振通常与MCU内部PLL配合使用,可生成更高频率的系统时钟(例如72MHz、100MHz、120MHz等),从而提升处理器性能。该频率晶体多为并联谐振型,需配合外部负载电容工作,并连接至芯片的OSC_IN/OSC_OUT引脚。封装形式常见为SMD 2520、3225、5032等,具有高稳定性、低相位噪声和良好的温度特性。
频率:40.00000MHz
精度:±10ppm 至 ±50ppm(典型值)
负载电容:8pF, 10pF, 12pF, 18pF, 20pF(常见)
工作温度范围:-20°C 至 +70°C(商业级),-40°C 至 +85°C(工业级)
存储温度范围:-55°C 至 +125°C
等效串联电阻(ESR):<60Ω(典型值)
驱动电平:≤100μW
老化率:±3ppm/年(典型)
封装尺寸:SMD 2520(2.5×2.0mm)、3225(3.2×2.5mm)、5032(5.0×3.2mm)
输出波形:正弦波(无源晶振)或方波(有源晶振)
电源电压(有源):3.3V 或 5V
上升/下降时间(有源):<10ns
抖动(周期间):<100ps
40.00000MHz晶体具备优异的频率稳定性和温度适应能力,能够在宽温范围内保持精确的时钟输出,确保系统运行可靠。其核心材料为高纯度石英晶片,通过精密切割(通常为AT切)实现良好的频率-温度曲线,峰值灵敏度出现在室温附近,适合大多数应用场景。
该频率晶体分为无源晶振(Crystal)和有源晶振(Oscillator)两种类型。无源晶振需要外接反相放大器和两个匹配电容构成皮尔斯振荡电路,设计灵活但对外部元件敏感;而有源晶振内部集成了振荡电路,直接输出稳定时钟信号,抗干扰能力强,启动速度快,适用于对电磁兼容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40MHz晶振在制造过程中经过严格的频率调校和老化处理,保证长期使用的频率一致性。同时,现代SMD封装技术使其适用于自动化贴装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此外,部分型号支持AEC-Q200认证,可用于汽车电子系统。
在PCB布局中,建议将晶振靠近主控芯片放置,走线尽量短且远离高频信号线,避免引入噪声。地平面应完整隔离,电源端加去耦电容,确保时钟信号纯净。对于高速系统,还需考虑阻抗匹配和信号完整性问题。
40.00000MHz时钟广泛应用于各类嵌入式系统中,尤其常见于基于ARM Cortex-M系列、STM32、ESP32、NXP Kinetis、Microchip PIC等微控制器的设计中。这些MCU常以内置PLL将40MHz输入倍频至系统主频,例如STM32H7系列可通过40MHz输入生成高达480MHz的内核时钟。
在无线通信领域,40MHz晶振用于Wi-Fi模块、蓝牙芯片、Zigbee收发器等,提供稳定的本地振荡基准,保障射频信号的正确调制与解调。例如ESP32模组即常采用40MHz无源晶振作为外部时钟源。
此外,在FPGA开发板(如Xilinx Artix-7、Lattice iCE40系列)中,40MHz晶振也常被用作配置时钟或用户逻辑时钟源。在工业控制、医疗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如智能手表、路由器、摄像头)中,该频率均扮演着关键角色。
在通信接口方面,40MHz时钟可用于生成符合USB Full Speed(12Mbps)或Ethernet(MII/RMII接口)所需的时序基准。某些音频编解码器(CODEC)系统也会利用分频后的40MHz时钟来生成I2S主时钟(MCLK),确保音频数据同步传输。
XRA310340M000000J
XFC400000B40000R0
ECS-.40-18-5PX
ABM3B-40.000MHZ-D2Y-T
MC-309 40.000k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