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6 17:58:22
阅读:36
4.9MHz通常指的是一个频率值,常见于电子元器件中的晶体振荡器(Crystal Oscillator)或陶瓷谐振器(Ceramic Resonator)的标称工作频率。在数字电路和微控制器系统中,时钟源是确保系统同步运行的关键部件,而4.9MHz就是一个常用的中频时钟频率之一。该频率可用于单片机、通信模块、嵌入式系统、工业控制设备以及一些老式计算机或外设接口中作为主时钟或辅助时钟源。虽然不如4MHz、8MHz或16MHz那样普遍,但4.9MHz在某些特定应用中具有优势,例如用于串行通信波特率生成、视频信号处理或与特定外设进行同步操作。这种频率的选择有时是为了匹配特定的通信协议或实现精确的分频输出。
类型:石英晶体振荡器或陶瓷谐振器
标称频率:4.9 MHz
频率精度:±10 ppm 至 ±50 ppm(典型值)
工作温度范围:-20°C 至 +70°C(商用级),-40°C 至 +85°C(工业级)
负载电容:12 pF, 18 pF, 20 pF(根据具体型号而定)
等效串联电阻(ESR):≤ 60 Ω(典型值)
驱动电平:≤ 100 μW
老化率:≤ ±3 ppm/年
封装形式:HC-49/S, HC-49/US, SMD3225, SMD2016 等
存储温度范围:-55°C 至 +125°C
4.9MHz晶体振荡器具备高频率稳定性与良好的温度适应性,能够在宽温范围内保持精确的频率输出,适用于对时序要求较高的数字系统。其内部采用精密切割的石英晶片,利用压电效应实现机械振动与电信号之间的转换,从而产生稳定的周期性信号。该频率特别适合用于需要非标准主频以避免干扰或满足特定分频需求的应用场景。例如,在某些UART通信系统中,使用4.9MHz可以更精确地生成常见的波特率如9600、19200或115200,减少通信误差。此外,4.9MHz也常被用于视频编码或解码电路中,作为像素时钟的基准源之一。
这类晶体元件通常设计为并联谐振模式,需配合外部负载电容工作,以确保起振可靠且频率准确。其低相位噪声和长期稳定性使其在工业控制、测量仪器和嵌入式系统中表现出色。现代SMD封装的4.9MHz晶体还具备良好的抗震性和小型化优势,便于自动化贴装和紧凑型PCB布局。尽管该频率不如其他标准频率普及,但在定制化设计或 legacy 系统升级中仍具实用价值。制造商通常会提供详细的规格书,包括启动时间、最大激励功率、频率牵引性等参数,供工程师优化电路设计。
广泛应用于微控制器单元(MCU)的时钟源、工业控制系统、智能仪表、通信接口模块(如RS-232、RS-485)、消费类电子产品、安防设备及时钟发生电路中。也可用于某些老式音频设备、打印机控制器或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参考时钟输入。
ECX-49A-4.900M-B0
XRCGB32M00G1F11R0DN
ABLS-4.900MHZ-B4-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