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7 13:25:20
阅读:33
38.88MHz是一个常见的频率值,通常用于石英晶体振荡器(Crystal Oscillator)或陶瓷谐振器,为电子电路提供精确的时钟信号。该频率广泛应用于通信设备、微控制器单元(MC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以及各种需要高精度定时功能的嵌入式系统中。38.88MHz的选取通常与系统设计中的时钟分频、倍频需求有关,例如通过锁相环(PLL)将此基准频率升频至更高的主频,如72MHz、144MHz甚至更高,以满足高性能处理器的运行要求。此外,该频率也常见于USB通信接口的时钟源设计中,因为其可通过整数倍分频或倍频方式生成符合USB协议要求的48MHz或96MHz时钟信号,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同步性。此类器件通常采用SMD表面贴装封装,如SMD3225、SMD2520等,具有良好的频率稳定性(±10ppm至±50ppm)、低相位噪声和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20°C至+70°C或工业级-40°C至+85°C),适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及网络通信模块。
38.88MHz晶体元件本身不具备放大功能,需配合振荡电路使用;而有源晶振(Oscillator Module)则内置反相放大器和负载电容,只需供电即可输出稳定时钟信号,抗干扰能力更强,启动时间更短。在选型时需关注其负载电容、激励功率、老化率、工作电压(对于有源晶振)及输出波形(CMOS、LVDS、HCSL等)等关键参数,确保与目标芯片的时钟输入引脚兼容。
频率:38.88MHz
调整精度:±10ppm 至 ±50ppm
负载电容:8pF, 10pF, 12pF, 18pF, 20pF(依具体型号而定)
工作温度范围:-20°C 至 +70°C 或 -40°C 至 +85°C
存储温度范围:-55°C 至 +125°C
频率温度特性:±10ppm 至 ±30ppm(在工作温度范围内)
老化率:±3ppm/年(典型值)
等效串联电阻(ESR):30Ω 至 80Ω(依封装和制造商而定)
激励电平:10μW 至 100μW
驱动电平:≤ 100μW
封装尺寸:SMD3225、SMD2520、SMD2016 等
输出类型:基频(Fundamental Mode)
工作电压(仅适用于有源晶振):1.8V, 2.5V, 3.3V, 5V
输出逻辑电平(仅适用于有源晶振):CMOS, LVCMOS, TTL, LVDS 可选
38.88MHz晶体器件具备优异的频率稳定性和长期可靠性,能够在复杂电磁环境和宽温条件下维持精确的时钟输出。其核心材料为石英晶体,利用压电效应实现机械振动与电信号之间的转换,具有极高的Q值(品质因数),从而保证了低相位噪声和小的频率漂移。在实际应用中,该频率常被用作系统主时钟源,尤其适合需要多路时钟同步的设计场景。由于38.88MHz是48MHz的0.81倍,可通过内部PLL轻松倍频至96MHz或144MHz,并进一步分频获得USB所需的48MHz时钟,避免使用额外的晶振,降低BOM成本并节省PCB空间。
该类器件对PCB布局敏感,建议靠近主控芯片放置,走线尽量短且远离噪声源,同时匹配适当的负载电容以确保起振可靠。对于无源晶体,需确认MCU内部是否集成振荡电路及其支持的负载电容值;对于有源晶振,则需注意电源滤波设计,通常在供电引脚附近添加去耦电容(如0.1μF陶瓷电容)以抑制高频噪声。此外,部分高性能版本还提供扩频时钟(SSC)功能,用于降低EMI辐射,适用于通过电磁兼容认证的产品设计。整体而言,38.88MHz时钟解决方案在性能、成本与设计灵活性之间实现了良好平衡,是现代数字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组件。
广泛应用于微控制器(MCU)系统时钟、FPGA配置时钟、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工业自动化控制板、通信模块(如Wi-Fi、蓝牙、Zigbee)、嵌入式Linux主板、网络交换设备、医疗仪器、测试测量设备以及消费类电子产品中。特别适用于需要生成USB全速(12Mbps)或高速(480Mbps)通信时钟的应用场景,因其可通过倍频方式精准生成48MHz或96MHz参考时钟。同时也用于音频编解码器、视频处理芯片、GPS模块和智能仪表等对时序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在汽车电子中,可用于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或ADAS辅助驾驶系统的时钟源设计,前提是选用符合AEC-Q200标准的车规级型号。
ECS-38.88-32X1-X1-R-TR
XRCGB38M880F1HCR
ABLS-38.880MHZ-B4-T
FOXSDLF38.880SC
NDK NX5032SA-38.880MHZ-DSJ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