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7676是日本三洋公司(Sanyo)推出的一款单片FM/AM收音机集成电路,广泛应用于便携式收音机、车载收音机以及各类消费类音频设备中。该芯片采用双列直插或表面贴装封装形式,内部集成了从高频调谐到音频输出的完整信号处理链路,极大简化了收音机的设计与生产流程。LA7676支持FM立体声接收和AM(中波)广播接收,具备良好的灵敏度、选择性和信噪比,适合在多种电磁环境下稳定工作。该芯片设计注重低功耗与高集成度,适用于电池供电设备,同时其外围电路简洁,所需元器件数量少,有助于降低整体成本。由于其出色的性能和稳定性,LA7676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被大量使用,至今仍在一些维修替换和复古音响项目中具有应用价值。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三洋半导体业务被松下(Panasonic)收购,部分原三洋型号已逐步停产或由其他厂商兼容替代。
类型:FM/AM收音机IC
工作电压:3V - 9V(典型值6V)
静态电流:约8mA(FM模式)
接收频段:FM 87.5MHz - 108MHz,AM 520kHz - 1710kHz
中频频率:FM 10.7MHz,AM 450kHz / 455kHz(可配置)
音频输出功率:≥100mW(典型负载)
输入阻抗:FM天线输入 ≥10kΩ,AM磁棒天线匹配
音频输出电平:约1Vpp(典型)
立体声解码:支持QSS(准立体声)或类似技术
封装形式:DIP-24、SOP-24等
LA7676具备高度集成的射频与音频处理能力,其内部结构包含FM高频放大器、混频器、本振电路、FM中频放大与限幅器、鉴频器、立体声解调器、AM高频输入级、AM检波器、AGC控制电路、音频前置与功率放大器等多个功能模块。在FM接收方面,芯片采用超外差结构,第一中频为10.7MHz,具备优良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通过内置的锁相环(PLL)或可变电容二极管调谐接口,可实现频道预设与电子调谐功能。其FM立体声解码采用准立体声(Quasi-Stereo)技术,能够在单声道与立体声之间自动切换,提升听感体验,同时降低对微弱信号的噪声敏感度。
在AM接收方面,LA7676支持中波频段接收,中频可配置为450kHz或455kHz,适应不同地区标准。AM部分具备自动增益控制(AGC),可根据信号强度动态调整增益,防止强台过载与弱台失真。芯片的音频处理部分集成了双通道前置放大与单声道功率放大器,可直接驱动小型扬声器或耳机负载。此外,LA7676具有低电压工作能力,可在3V至9V宽电压范围内稳定运行,适用于干电池或稳压电源供电系统。其静态电流较低,有利于延长便携设备的续航时间。
该芯片还具备良好的抗静电(ESD)能力和热稳定性,工作温度范围通常为-20°C至+70°C,满足工业级应用需求。外围元件需求较少,仅需少量电阻、电容、线圈及调谐变容二极管即可构成完整收音机系统,显著降低整机成本与PCB面积。LA7676的引脚布局经过优化,便于手工焊接与自动化生产,是模拟收音机设计中的经典选择之一。
LA7676广泛应用于各类模拟调频调幅收音设备中,尤其常见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便携式收音机、床头收音机、学生用学习机、车载FM/AM接收模块以及小型有源音箱等产品。由于其集成度高、外围电路简单,常被用于教育类电子套件和DIY无线电项目中,帮助初学者理解超外差接收原理与模拟信号处理流程。在工业领域,该芯片也曾用于远程无线监控系统的音频广播接收单元,或作为备用广播信息接收通道嵌入多功能设备中。此外,在一些需要本地广播接收功能的公共广播系统、农村广播终端或应急通信设备中,LA7676因其稳定性和低成本而被选用。尽管当前数字广播和网络音频逐渐普及,但在特定场景如无网络覆盖区域、低功耗长期值守设备或复古音响修复中,LA7676仍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其模拟架构对弱信号的容忍度较高,且无需复杂软件支持,适合在资源受限环境中部署。
TA2008P
TDA7088T
TEA5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