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维库电子市场网 登录 |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电子元器件采购网 > IC百科 > 8TPB33M

8TPB33M 发布时间 时间:2025/9/20 2:26:25 查看 阅读:6

8TPB33M是一款由Vishay Semiconductors生产的表面贴装型红外发射二极管(IR LED),专为高效率的红外光发射应用设计。该器件采用微型扁平引线框架封装(Flat Lead Frame Package, FLFP),具有紧凑的尺寸和优异的热性能,适用于对空间要求严格的便携式电子设备。8TPB33M发射波长典型值为940nm,处于人眼不可见的近红外区域,因此广泛用于遥控、红外通信、传感器系统以及需要隐蔽光源的场合。其封装材料具备高透光率和良好的耐候性,确保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稳定工作。此外,该LED经过优化设计,在正向电流较低的情况下仍能提供较高的辐射强度,从而实现低功耗运行,延长电池寿命。8TPB33M符合RoHS指令要求,并且不含卤素,满足现代电子产品对环保的严格标准。由于其出色的可靠性和一致性,该器件常被集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以及其他消费类电子产品中的接近传感器或手势识别模块中作为红外光源使用。

参数

类型:红外发射二极管
  封装形式:表面贴装,扁平引线框架(FLFP)
  发射波长:940 nm(典型值)
  正向电压:1.35 V(典型值,IF=20mA)
  反向电压:5 V
  最大正向电流:100 mA
  峰值脉冲正向电流:1 A(占空比1/10,10ms脉冲宽度)
  辐射强度:60 mW/sr(最小值,IF=100mA)
  视角:±20°
  工作温度范围:-40°C 至 +100°C
  存储温度范围:-40°C 至 +100°C
  尺寸:1.6 mm × 1.6 mm × 0.75 mm
  安装方式:回流焊或波峰焊

特性

8TPB33M红外发射二极管具备多项关键特性,使其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首先,其采用的扁平引线框架封装技术不仅实现了极小的外形尺寸(仅1.6mm x 1.6mm),还显著提升了散热效率,使器件能够在高电流脉冲下长时间稳定工作而不会发生过热损坏。这种封装结构还有助于减少内部寄生电感和电阻,提高高频响应能力,特别适合用于需要快速开关操作的红外通信系统。
  其次,该器件在正向电流为100mA时可提供不低于60mW/sr的辐射强度,表现出卓越的发光效率。这意味着即使在有限的驱动功率下,也能保证足够的信号强度以穿透空气或其他介质,确保接收端能够准确解码信息。同时,其窄视角设计(±20°)有助于集中光束能量,减少杂散光干扰,提升信噪比,这在多传感器共存的复杂环境中尤为重要。
  再者,8TPB33M的工作温度范围宽达-40°C至+100°C,表明其具备出色的环境适应能力,可在极端气候条件或高温密闭空间内可靠运行。这一特性使其不仅适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还可拓展至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严苛应用场景。
  最后,该器件支持高速调制,响应时间短,上升和下降时间均在纳秒级别,非常适合用于数据传输速率较高的红外通信协议,如IrDA物理层兼容模式或定制化的无线传感网络。结合其低正向电压降(典型1.35V),系统整体功耗得以大幅降低,对于依赖电池供电的移动设备而言意义重大。

应用

8TPB33M红外发射二极管广泛应用于多种需要高效、小型化红外光源的电子系统中。在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它常被用作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中接近传感器的核心组件,配合光电探测器实现屏幕自动亮灭功能,从而节省电量并提升用户体验。此外,在遥控器中,该器件可用于发射编码后的红外信号,控制电视、空调、音响等家用电器,其高辐射强度和窄视角确保了遥控距离远且方向性强。
  在智能穿戴设备中,如智能手表或健康监测手环,8TPB33M可用于心率监测和血氧饱和度检测系统的光学传感模块,通过发射红外光穿透皮肤组织并分析反射光变化来获取生理参数。由于其体积小巧且功耗低,非常适合集成于空间受限的可穿戴产品中。
  在工业自动化方面,该器件可用于物体检测、位置感应和非接触式开关等光电传感系统。例如,在自动门控制系统中,利用8TPB33M发射红外光并由对面的接收器判断是否有物体遮挡,从而触发开门动作。类似的原理也适用于打印机、复印机中的纸张检测机构。
  此外,8TPB33M还可用于安防监控系统中的夜视照明补光,或与其他红外接收器件组成光隔离器(optocoupler)用于电路间的信号隔离与传输。其环保合规性和高可靠性也使其成为汽车内部红外通信、车内乘员检测等新兴应用的理想选择。

替代型号

TSAL7400
  QEE123
  SFH4545

8TPB33M推荐供应商 更多>

  • 产品型号
  • 供应商
  • 数量
  • 厂商
  • 封装/批号
  • 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