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维库电子市场网 登录 |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电子元器件采购网 > IC百科 > 16SA150M

16SA150M 发布时间 时间:2025/9/20 22:05:30 查看 阅读:8

16SA150M 是一款由 Vishay 或其他制造商生产的表面贴装铝电解电容器,属于 SA 系列高可靠性、低阻抗电解电容产品线。该型号通常用于需要较高纹波电流处理能力、稳定电容值和较长使用寿命的电源电路中。16SA150M 的命名遵循标准铝电解电容的标识规则:其中 '16' 表示额定电压为 16V,'SA' 指代其系列(SA 系列),'150' 表示标称电容值为 15μF(即 150 × 10?? F,注意此处实际应为 15μF 而非 150μF,因三位数编码中最后一位为倍乘位),'M' 代表电容容差为 ±20%。因此,16SA150M 实际为 16V、15μF、±20% 容差的表面贴装铝电解电容。该器件采用径向引脚或 SMT 圆柱形封装,常见于紧凑型电源模块、DC-DC 转换器、滤波电路等应用场景。其设计强调在有限空间内提供可靠的储能与滤波性能,并具备良好的温度稳定性与耐久性。由于采用电解质材料,使用时需注意极性,反向电压可能导致电容损坏甚至爆裂。此外,该型号工作温度范围较宽,适合工业级环境应用。

参数

类型:铝电解电容器
  封装/安装方式:表面贴装(SMT)
  电容值:15μF
  额定电压:16V DC
  容差:±20%
  工作温度范围:-40°C 至 +105°C
  尺寸(直径×高度):约 5.3mm × 5.8mm(具体以厂商规格为准)
  寿命:在+105°C下为2000小时至5000小时(依制造商而定)
  ESR(等效串联电阻):典型值约1.5Ω至2.5Ω(频率100kHz)
  纹波电流(Irms):典型值约35mA至50mA(频率100kHz)
  极性:有极性(需注意正负极连接)

特性

16SA150M 铝电解电容器具备多项关键电气与物理特性,使其广泛应用于现代电子设备中的电源管理与信号滤波环节。首先,其低等效串联电阻(ESR)设计显著提升了在高频开关电源环境下的性能表现。在 DC-DC 转换器或开关稳压电源中,低 ESR 意味着更小的能量损耗和更低的发热,从而提高了整体系统效率并延长了元件寿命。该电容器在 100kHz 频率下的典型 ESR 值维持在 1.5Ω 到 2.5Ω 之间,优于传统通用型电解电容,适合应对高纹波电流的应用场景。
  其次,16SA150M 具备较高的温度耐受能力,可在 -40°C 至 +105°C 的宽温范围内稳定工作。这使其适用于严苛环境下的工业控制、通信设备以及车载电子系统。高温环境下,电解液的蒸发速率直接影响电容寿命,而 SA 系列通过优化密封结构与电解质配方,有效减缓老化过程,在 +105°C 条件下可保证 2000 至 5000 小时的工作寿命,满足多数工业级产品的可靠性要求。
  再者,该电容采用表面贴装(SMT)封装形式,有利于自动化生产与高密度 PCB 布局。相较于通孔插件电容,SMT 封装减少了板面占用空间,提升了组装效率,并增强了机械抗震能力。尽管体积小巧,但其仍保持了良好的电容量稳定性与纹波电流承受能力,额定纹波电流可达 35mA~50mA(100kHz),足以支持中小功率电源输出端的滤波需求。
  此外,16SA150M 为有极性元件,必须正确连接正负极,否则将导致内部压力升高、漏液甚至爆炸。设计时建议预留足够的安全裕量,避免长时间工作在接近额定电压的状态,推荐工作电压不超过额定值的 80%。同时,存储期间应避免高温高湿环境,以防引脚氧化或电解质劣化。总体而言,该型号在成本、性能与可靠性之间取得了良好平衡,是中低端电源设计中的常用选型之一。

应用

16SA150M 主要应用于各类需要稳定直流电压输出的电子系统中,特别是在电源滤波、去耦和储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常见使用场景包括便携式消费类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蓝牙耳机等内部的 DC-DC 转换电路,用于平滑开关电源产生的电压波动,降低输出噪声,提高供电质量。此外,在工业自动化设备中,如 PLC 控制器、传感器模块和小型驱动器中,该电容常被用作局部去耦电容,防止瞬态电流变化对敏感 IC 造成干扰。
  在通信设备领域,例如路由器、交换机和基站模块中,16SA150M 可用于电源轨的次级滤波,确保数字信号处理器(DSP)、FPGA 或微控制器获得干净稳定的电源。由于其具备一定的纹波电流处理能力,也适合用于 LED 驱动电源、小型逆变器和电池管理系统(BMS)中的输入/输出滤波环节。
  另外,该器件还广泛用于汽车电子系统,如车载信息娱乐主机、仪表盘控制单元和车身控制模块。在这些应用中,电源可能受到发动机启停、负载突变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电压尖峰或跌落,16SA150M 能够吸收瞬态能量,维持电压稳定。其宽温特性和表面贴装优势特别适合车载环境对空间和可靠性的双重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技术的发展,部分原本由铝电解电容承担的功能已被 MLCC 替代,尤其是在高频去耦方面。然而,在需要较大电容量且成本敏感的设计中,16SA150M 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对于无法使用无极性电容或对价格敏感的产品,该型号仍是经济实用的选择。

16SA150M推荐供应商 更多>

  • 产品型号
  • 供应商
  • 数量
  • 厂商
  • 封装/批号
  • 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