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0 MHz 是一个常见的晶体振荡器频率,通常用于提供微控制器、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中的时钟信号。这个频率被广泛使用,因为它可以被分频为标准的波特率,例如9600、19200等,适用于串行通信协议如UART。此外,12 MHz的晶振也常用于USB通信中,因为它是USB 1.1规范所要求的频率之一。
频率:12.000 MHz
工作温度范围:-20°C 至 +70°C(标准)
频率容差:±20 ppm(典型)
负载电容:20 pF(典型)
激励电平:10 mA(最大)
老化率:±5 ppm/年(典型)
封装类型:HC-49/U、SMD(表面贴装器件)等
高稳定性:
12.000 MHz晶振具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和时间稳定性,确保了长时间运行时的可靠性。
低相位噪声:
这类晶振设计有较低的相位噪声,这对于保持信号完整性以及减少通信错误至关重要。
易于集成:
由于其标准化的设计,12.000 MHz晶振很容易集成到各种电路板设计中,并且与许多微控制器和通信模块兼容。
广泛应用:
它不仅用于基本的时钟生成,还支持复杂的通信协议,比如USB、CAN总线等,这使得它在工业控制、消费电子和个人计算机领域都非常受欢迎。
可选封装形式:
提供多种封装选项,包括传统的通孔安装(THD)和现代的表面贴装(SMD),以适应不同的制造需求和空间限制。
微控制器系统:
为单片机(如8051、AVR、PIC等系列)提供精确的时钟源,确保程序执行的定时准确性。
串行通信:
用作UART或其他异步收发传输器的时钟源,以生成准确的波特率,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
USB设备:
作为USB 1.1全速设备的参考时钟,满足USB通信的严格时序要求。
测试测量仪器:
用于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以及其他测试设备中,以提供稳定的参考信号。
嵌入式系统:
在需要精确时间基准的各种嵌入式应用中,如定时器、计数器和实时操作系统(RTOS)的任务调度。
12.000 MHz晶振的替代型号有很多,具体取决于应用的需求以及对尺寸、精度和成本的要求。一些常见的替代型号包括但不限于:CSTCE120M0V53-R0(村田制作所Murata)、X32A120000322400(爱普生Epson)、HC-49S/US-S12.000MHZ(NDK日本电波工业株式会社)、以及各种品牌提供的SMD封装版本,如3225或2520尺寸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