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维库电子市场网 登录 | 免费注册

高锟
阅读:20771时间:2011-04-13 10:28:08

  高锟(Charles Kuen Kao),华裔物理学家,1933年11月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金山(今上海市金山区),拥有英国和美国国籍,并持中国香港居民身份,目前在香港和美国加州山景城两地居住。高锟为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华文媒体誉之为“光纤之父”、普世誉之为“光纤通讯之父”(Father of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2009年,与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埃尔伍德·史密斯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生平简介

  1933年11月4日出生在上海金山,住在法租界。父亲是律师,弟弟高铻。祖父高吹万是晚清着名诗人,革命家,南社的重要成员。

  入学前,父亲聘老师回家,教导高锟和高铻读四书五经。10岁,高锟就读上海世界学校(今日的国际学校),在上海完成小学与初中一年级课程。 除了读中文之外,也读英文和法文,学校聘请留法的学者回来教授,高锟开始接触中国之外的人事文化。

  高锟小时候住在一栋三层楼的房子里,三楼就成了他童年的实验室。童年的高锟对化学十分感兴趣,曾经自制灭火筒、焰火、烟花和晒相纸尝试自制炸弹。最危险的一次是用红磷粉混合氯酸钾,加上水并调成糊状,再掺入湿泥内,搓成一颗颗弹丸。待风干之后扔下街头,果然发生爆炸。幸好没有伤及途人。后来他又迷上无线电,很小便成功地装了一部有五六个真空管的收音机。   1948年全家移居台湾。1949年,又移民香港,他进入圣若瑟书院就读。中学毕业后,他考入香港大学。但由于当时港大没有电机工程系,他远赴英国东伦敦伍尔维奇理工学院(现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就读。1957年,他从伍尔维奇理工学院电子工程毕业。1965年,在伦敦大学下属的伦敦大学学院(UCL)获得电机工程博士学位。

  1957年,高锟读博士时进入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在其英国子公司——标准电话与电缆有限公司(Standard Telephones and Cables Ltd.)任工程师。1960年,他进入ITT设于英国的欧洲中央研究机构——标准电信实验有限公司,在那里工作了十年,其职位从研究科学家升至研究经理。正是在 这段时期,高锟教授成为光纤通讯领域的先驱。从1957年开始,高锟即从事光导纤维在通讯领域运用的研究。1964年,他提出在电话网络中以光代替电流,以玻璃纤维代替导线。1965年,在以无数实验为基础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以石英基玻璃纤维作长程信息传递,将带来一场通讯业的革命,并提出当玻璃纤维损耗率下降到20分贝/公里时,光纤维通讯就会成功。1966年,在标准电话实验室与何克汉共同提出光纤可以用作通信媒介。高锟在电磁波导、陶瓷科学(包括光纤制造)方面获28项专利。由于他取得的成果,有超过10亿公里的光缆以闪电般的速度通过宽带互联网,为全球各地的办事处和家居提供数据。

  由于他在光纤领域的特殊贡献,获得巴伦坦奖章、利布曼奖、光电子学奖等,被称为“光纤之父”。

  1957~1960年任标准电话和电缆公司工程师,1960~1970年任标准电信实验室主任研究工程师。

  1970到1974年高锟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担任电子学系教授及讲座教授,1974年又返回ITT工作。当时,光纤领域进入前生产阶段。他在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劳诺克的光电产品部担 任主任科学家,后擢升为工程主任。

  1982年,他因卓越的研究与管理才能而被ITT公司任命为首位“ITT执行科学家”,主要在康尼迪克州的先进技术中心工作,1985年则在德国的SEL 研究中心工作。与此同时,他也担任耶鲁大学特朗布尔学院兼职教授及研究员。1986年,他被任命为合作研究主任。他也在标准电话电缆下属的标准电信实验室作研究。

  1987年10月,高锟从英国回到香港,并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从1987年到1996年任职期间,他为中文大学罗致了大批人才,使中大的学术结构和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在与内地科技界的交流合作中,他主张“一步一步把双方的联系实际化”。高锟于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由于他的杰出贡献,1996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于1981年12月3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

  此外,他担任香港高科桥集团有限公司(Transtech Services Group Ltd.)主席兼行政总裁,并致力于开发电信与信息。

  高锟在2002年或之前完成英文自传《A Time a Tide》,许迪锵翻译的中文译本《潮平岸阔——高锟自述》于2005年出版。2003年初,高锟证实罹患早期老人痴呆症,接受治疗。但事情到2009年,高锟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时才被广泛报道,其夫人黄美芸接受香港《明报》采访时指高锟“老人家记性差”,时而忘记锁匙或书本放在哪里,不过病情轻微,认人、认路均没有问题。

  2009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向高锟颁授诺贝尔物理学奖。12月8日,高锟的演说《古沙递捷音》由夫人和中大4名教授按照《潮平岸阔》内容代笔,夫人代为发表。

工作经历

  1957-70年,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英国子公司

  1960-70年,国际电话电报公司(英)附属标准通讯实验室

  1970-74年,香港中文大学电子教授及讲座教授

  1974-87年,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美)首席科学家(1974年)、工程总裁、行政科学家(1982年)、研究事务总裁(1986年)

  1987-96年,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1996-2000年,香港高科桥光纤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

  1996至今,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荣誉讲座教授

获得的荣誉奖项

  一、获得的奖项

  1976年,美国硅酸盐学会“摩尼奖”(The Morey Award)

  1977年,美国富兰克林研究所“史特活·柏兰亭奖章”(The Stewart Ballantine Medal)

  1978年,英国兰克信托基金会“兰克奖”(The Rank Prize)

  1978年,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摩理斯·H·利柏曼纪念奖”(IEEE Morris N. Liebmann Memorial Award)

  1979年,瑞典艾力松基金会“L·M·艾力松国际奖”(The L. M. Ericsson International Prize)

  1980年,美国军用通讯与电子协会(Armed Forces Communications and Electronics Association)“金章奖”(The Gold Medal)

  1985年,美国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亚历山大·格林姆·贝尔奖章”(IEEE Alexander Graham Bell Medal)

  1985年,美国马可尼基金会“马可尼国际科学家奖”(The Marconi International Scientist Award) 1985年,意大利热那亚市“哥伦布奖章”(The Columbus Medal)

  1987年,日本通讯及计算机促进基金会“通讯及计算机奖”(The C & C Prize)

  1989年,英国电机工程师学会“法拉第奖章”(Faraday Medal)

  1989年,美国物理学会“詹姆斯·C·麦高第新材料奖”(James C. McGroddy Prize for New Materials)

  1992年,光学工程国际协会(SPIE)“协会金章奖”(Gold Medal of the Society)

  1995年,世界工程组织协会“杰出工程成就金章”(Gold Medal for Engineering Excellence)

  1996年,英国皇家工程学院“菲利普亲王奖章”(Prince Philip Medal)表扬“其开创性(研究)工作以导致光纤(通讯)的发明,并经其领导达至工程及商业化的实现,以及他在香港高等教育的杰出贡献”

  1996年,第十二届“日本国际奖”(日本国际赏)表扬“在宽带低损耗光纤通讯的开创性研究”的杰出贡献

  1999年,美国国家工程学会“查尔斯·斯塔克·德雷珀奖”(Charles Stark Draper),与莫拉(Robert D. Maurer)和麦克契斯尼(John B. MacChesney)共同获得

  2000年,《新闻周刊》“20世纪亚洲风云人物”,高锟与邓小平共同当选

  2006年,香港工程师学会“HKIE金章奖”(The HKIE Gold Medal)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表扬“在纤维中传送光以达成光学通讯的开拓成就(for groundbreaking achievements concerning the transmission of light in fibers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2010年,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科学研究类“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二、勋章

  1993年,英帝国司令勋章(Commander of the Most Excellent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CBE])

  2010年6月12日,英国政府宣布2010年的英女王寿辰授勋名单,其中,“光纤之父”、诺贝尔奖得主高锟获颁爵士勋衔。  [1]

  2010年11月,获颁香港特区政府荣誉的大紫荆勋章。

  三、个人纪录

  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纪录编号:Z-01037-0912-01)

学术学位荣誉

  1979年,取得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终生会员

  1989年,获选为英国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

  1990年,获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1992年,获选为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1995年,中国北京大学荣誉教授

  1995年,中国清华大学荣誉教授

  1995年,中国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荣誉教授

  1995年,中国北京邮电大学荣誉教授

  1996年,获选为中国科学院第二批外籍院士

  1996年,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教授

  1997年,获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奥地利欧洲科学艺术学院院士

  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荣誉院士

  中国香港工程科学学院院士

  中国澳门科技委员会顾问

  1985年,中国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1990年,英国塞萨斯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1990年,中国台湾新竹交通大学名誉工学博士

  1991年,日本创价大学荣誉博士

  1992年,英国格拉兹高大学荣誉工程学博士

  1994年,英国达勒姆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1995年,澳大利亚格理斐思大学服务荣誉博士

科研成就

  1966年,高锟发表了一篇题为《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的论文,开创性地提出光导纤维在通信上应用的基本原理,描述了长程及高信息量光通信所需绝缘性纤维的结构和材料特性。简单地说,只要解决好玻璃纯度和成分等问题,就能够利用玻璃制作光学纤维,从而高效传输信息。这一设想提出之后,有人称之为匪夷所思,也有人对此大加褒扬。但在争论中,高锟的设想逐步变成现实:利用石英玻璃制成的光纤应用越来越广泛,全世界掀起了一场光纤通信的革命。

  如今,利用多股光纤制作而成的光缆已经铺遍全球,成为互联网、全球通信网络等的基石;光纤在医学上也获得了广泛应用,诸如胃镜等内窥镜可以让医生看见患者体内的情况;光纤系统还在工业上获得大量应用,在各类生产制造和机械加工等方面大显身手。

  高锟的发明不仅有效解决了信息长距离传输的问题,而且还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并降低了成本。例如,同样一对线路,光纤的信息传输容量是金属线路的成千上万倍;制作光纤的原料是沙石中含有的石英,而金属线路则需要贵重得多的铜等金属。此外,光纤还具有重量轻、损耗低、保真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工作性能可靠等诸多优点。

  今天,光纤构成了支撑我们信息社会的环路系统。这种低损耗性的玻璃纤维推动了诸如互联网等全球宽带通信系统的发展。诺贝尔奖评委会这样描述说:“光流动在细小如线的玻璃丝中,它携带着各种信息数据传递向每一个方向,文本、音乐、图片和视频因此能在瞬间传遍全球。”

  高锟的理论引起了世界通信技术的一次革命。随着个光纤系统于1981年成功问世,高锟教授的理论于九十年代被广泛利用,造就了今天互联网的大发展,被誉为“光纤之父”。高锟的研究为人类进入光导新纪元打开了大门。由于他的杰出贡献,1996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于1981年12月3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2000年,高锟与邓小平一起被《亚洲新闻周刊》选为“二十世纪亚洲风云人物”。

维库电子通,电子知识,一查百通!

已收录词条45537